赵少康太绝望了! 赵少康在节目中问刘湘滨:如果中日交恶升级到军事层面,日本能

溪边喂鱼 2025-11-24 09:04:15

赵少康太绝望了! 赵少康在节目中问刘湘滨:如果中日交恶升级到军事层面,日本能做什么? 11月20日,《少康上线啦》的录制现场气氛有些凝重。 镜头扫过赵少康的脸,他眉头拧成一个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作为深耕时政评论数十年的媒体人,他见过太多地区局势的波诡云谲,但这一次的提问,明显带着对当下东亚安全格局的深层焦虑。 坐在对面的刘湘滨扶正了眼镜,这位退役将领出身的军事专家,常年跟踪中日军事动态,光是去年就三次走访日本自卫队相关研究机构,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一手资料。 “少康兄这个问题,不是简单一句‘能打或不能打’能回答的”,刘湘滨的声音不高,却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我们得先看清,现在的日本自卫队,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专守防卫’的力量了”。 熟悉日本军事发展的人都知道,过去十年,日本的国防预算连续增长,2023年更是突破6.8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刘湘滨提到,他在横须贺军港考察时,亲眼见到自卫队的“摩耶”级宙斯盾舰正在加装新型反导系统,舰上士兵的训练强度远超外界想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2022年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保文件,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还首次允许在“对方导弹发射前”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这已经彻底突破了和平宪法的约束。 自卫队的兵力结构也在调整,陆上自卫队组建了“水陆机动团”,专门针对离岛作战,海上自卫队的舰艇总吨位稳居世界第三, 航空自卫队则列装了超过150架F-35系列隐形战机,隐形作战能力在东亚地区不容小觑。 但这些光鲜数据的背后,藏着日本难以逾越的短板。刘湘滨举例,去年他和日本自卫队退役军官座谈时,对方坦言,日本的军工体系看似完整,却严重依赖外部供应链。 比如F-35战机的核心零部件、高超音速导弹的推进剂,甚至是舰艇用的特种钢材,都有超过三成需要从美国或欧洲进口。 一旦冲突升级,这些供应链很可能被切断,自卫队的先进装备再先进,也会变成“一次性消耗品”。 更关键的是,日本的战略纵深实在有限,四大岛中没有任何一个具备长期抗打击的地理条件,重要的军事基地、军工企业都集中在沿海地区,一旦遭遇反制,损失将难以承受。 赵少康插了一句:“那美国会出手帮日本吗?”这个问题戳中了核心。 刘湘滨摇了摇头,他提到2023年日美“利剑”联合军演的细节,美军虽然派出了航母战斗群参演,但演练科目始终围绕“协同防御”展开,完全没有涉及“共同进攻”的内容。 “美国需要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桥头堡’,但绝不会为了日本卷入一场全面冲突”,刘湘滨的语气很肯定,“当年俄乌冲突中,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尚且有所保留,更何况是面对军事力量更强大的对手,美国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冒险”。 事实上,日本国内也有清醒的声音,去年日本公明党就曾公开反对修宪扩军,认为“追随美国搞对抗, 最终只会把日本推向战火边缘”,这背后是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深刻恐惧——毕竟,二战的创伤至今仍刻在日本社会的集体记忆里。 再往深层看,赵少康的“绝望”,本质上是对东亚地区安全秩序失衡的担忧。当下,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强化军事同盟,日本趁机加速扩军,试图突破战后体制, 这种“以对抗求安全”的逻辑,只会引发地区国家的连锁反应。刘湘滨提到,他接触过的不少东南亚国家外交官都表示,担心中日关系恶化会冲击地区稳定, 毕竟东亚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中日两国的贸易额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产业链深度绑定,一旦爆发冲突,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这种局势的影响更为直接。赵少康在节目中没有明说,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台海问题与中日关系早已相互交织。 日本近年来频繁在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甚至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搞联合军演,试图插手台海事务。 但刘湘滨强调,任何企图分裂自己国家的势力,都不可能得到外部势力的真正支持,日本若真的敢介入台海冲突,必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后果。“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底线,谁也不能触碰”,这句话让赵少康频频点头,现场的凝重气氛也多了一丝坚定。 其实,无论是赵少康的提问,还是刘湘滨的分析,都指向一个核心: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需要各方共同守护。 东亚地区的安全,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更不能搞对抗施压,唯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与发展。 日本若执意在扩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只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79
溪边喂鱼

溪边喂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