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能完成工业化,是因为真砸钱,光是从29年到32年这3年时间里就花了60.1亿

欣欣南宫钦 2025-11-23 22:53:47

苏联能完成工业化,是因为真砸钱,光是从29年到32年这3年时间里就花了60.1亿卢布进口机器设备,而整个一五计划砸了646亿卢布。当时5.3卢布可以兑换1美元,646亿卢布也就是121亿美元。要知道当时苏联工人一个月工资也不过200~300卢布。 说起苏联那会儿的工业化,很多人觉得就是一夜之间蹦出来的,其实不然,这事儿得从头捋捋。沙俄时候的工业底子薄得可怜,整个国家还停留在农业大国阶段,工厂少得数得过来,重工业更别提了。拿海军来说吧,甘古特级战列舰那种2.5万吨级的大家伙,很多关键部件都得靠国外进口组装,本土只能勉强造点野战炮和步兵炮,精密设备基本摸不着边儿。这么个基础,苏联接手后想快速变强,就得下血本砸钱买技术买机器。要不然,面对西方列强那堆先进玩意儿,苏联连自保都费劲。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10月启动,到1932年底结束,这四年多时间里,国家把重工业当成头等大事,投资占比足足七成以上。总投资646亿卢布,听着数字大,但换算成当时美元才121亿,按5.3卢布对1美元算,这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1929到1932那三年,外汇储备几乎全砸进进口机器设备上,足有60.1亿卢布。钱从哪儿来?主要靠出口粮食和木材,谷物卖到国外换外汇,然后再买机床发电机组啥的。工人那时候月工资才200到300卢布,黑市上1卢布能换1公斤黑面包或者一包烟,10到20卢布买1公斤肉,一瓶伏特加得30卢布。想想看,美国工人月入60到100美元,一美元够买两罐午餐肉或20瓶可乐,苏联老百姓省吃俭用攒下的那点钱,全都间接支持了国家买设备。 为啥非得这么砸钱?因为本土技术跟不上趟儿,得靠进口填坑。大萧条那几年,美国企业订单少,急需生意上门,苏联正好抓住机会,通过Amtorg贸易公司大批量采购。1930年,他们花50万美元就把纽约安森尼亚钟表公司整个抄底,买下所有设备和技术。这笔钱在当时能干不少事儿,但苏联看中了精密钟表背后的工艺,能用来造炮弹引信和仪器。设备运到莫斯科郊区,建起第二国营钟表厂,从此苏联军工精度上台阶,不用再全靠外来货。类似事儿还有不少,美国通用电气提供涡轮机组,福特帮忙设计拖拉机厂,阿尔伯特·卡恩建筑公司画图纸建钢铁厂。这些合作让苏联一下子引进了成千上万台车床和机床,本土自产率从零蹿到40%。 最典型的项目就是第聂伯河水电站,1927年开工,1932年首台发电机转起来。坝长800米高61米,设计发电56万千瓦,美国工程师休·库珀带队,通用电气供九台涡轮。整个工程花了上亿美元,苏联劳工从1.3万多人干到6.3万,顶着各种条件硬啃下来。这电站一投产,就盘活顿巴斯工业区,煤炭产量从1928年的3500万吨跳到1932年的6440万吨,锰矿开采翻倍,还供了半个乌克兰的电。超过2万美国工程师和技术员驻扎苏联,手把手教怎么浇混凝土、测水流、调叶片。要知道,当时美国正闹大萧条,这些订单救了不少企业命,苏联也借机学到一手硬技术。 这些钱砸下去,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计划结束时,钢铁产量达600万吨,是沙俄时候的几倍,电力产能增三倍,机床自产率上来后,工厂效率也跟着提。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厂和乌拉尔机器厂拔地而起,三班倒生产,熔炉日夜不熄。沙俄时代,工业总产值勉强够用,甘古特级战舰部件进口依赖度高,现在苏联重工业起步了,国防根基稳了。当然,这么猛砸钱也压了民生,消费品生产跟不上,工人日子紧巴巴,但长远看,这步棋走对了。要是继续拖,苏联在30年代国际形势下,估计得吃大亏。 第一个五年计划刚收尾,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年就接上茬儿,工业产值翻番,钢铁冲到1400万吨,重点转军工和交通,建了几百座新厂。第三个计划1937年启动,更偏武器,坦克飞机产量爆棚,为后来卫国战争攒下家底。到1941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二,只输美国。战争打响,工厂东迁西伯利亚,列车拉着机床过山,迅速投产。纳粹入侵时,苏联西部工业区丢了不少,但东部备份顶上,坦克T-34和飞机伊尔-2源源不断下线,帮着扭转战局。1945年雅尔塔会议,斯大林坐下来跟罗斯福丘吉尔谈边界,工业实力让苏联在东欧站稳脚跟。 战后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年上马,修复炸毁的桥梁厂房,投资65%扔重工业,工业生产比1945年涨48%。到1953年斯大林走前,苏联核项目上轨道,工业东移乌拉尔避险。农业上也推机械化,拖拉机从零到10万台,斯大汉诺夫运动表彰高产工人,像矿工阿列克谢·斯大汉诺夫一班挖102吨煤,全国竞赛起来。五年计划这套路子一直用到1991年,苏联从农业落后国变工业强国,钢铁煤电矿产产量世界前列。军事上,海军从沙俄那点家底,发展到有航母和核潜艇,太平洋黑海舰队齐头并进。国际事件里,苏联靠这工业底子,在冷战初期跟美国掰腕子,航天核武都不落下风。

0 阅读:0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