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

昌茂病号显眼包 2025-11-23 18:42:00

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逛家附近的老牌商场时总能发现,以前挤得走不动道的黄金楼层,如今不少铺子都悄悄挂起了“转让”的牌子,过道里静得落针可闻,低头刷手机的店员反倒比偶尔路过的顾客还多。 这种冷清劲儿,要是让不了解情况的欧美游客瞧见,估计得纳闷:怎么偏偏在咱们国家,实体店被网上的店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说起来其实特实在,核心就两点,先说说最扎心的价格。就拿一件普通版型的外套举例,商场里聚光灯照得亮堂堂的,吊牌上明晃晃写着800块;可打开手机购物软件,同款的外套连包装带运费,300块就能直接送到家。 整整500块的差价,可不是小数目,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钱够去超市提两袋优质大米,再顺手拎一桶名牌食用油回家了。咱们过日子都是把工资掰成两半花,谁会跟真金白银过不去? 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实体店老板心太黑?还真不是。 一件衣服想体面地挂进商场,成本早就层层叠叠堆起来了:从工厂出来,得先过全国总代、大区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的手,每一层都得赚一笔;等终于到了商场,核心地段的房租能吃掉店铺流水的三成,再加上装修摊销、员工工资、物业水电,这些成本全得摊到衣服售价里,800块卖出去,老板可能也就赚点辛苦钱。 可电商不一样,他们的“店面”大多是郊区或城市边缘的仓库,房租只有市中心旺铺的十分之一,还直接跳过了所有代理商,货车开到工厂门口就能拉货。没了这些隐形的“过路费”,300块卖一件衣服还能有薄利,这在实体店的逻辑里,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再说说更现实的时间成本,这也是咱们和欧美国家最不一样的地方。欧美国家的人爱逛商场,是因为他们真有大把闲工夫,下班早、假期多,逛商场就是日常消遣。可咱们这边,快节奏的生活把时间挤得所剩无几,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996、白加黑都不是新鲜事,天不亮就挤地铁出门,晚上披星戴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累得只想瘫在沙发上,哪还有精力逛商场? 实体店一般都是朝九晚十营业,等咱们下班赶过去,人家往往只剩半小时就要拉闸门了,连挑衣服的时间都不够。好不容易盼来周末,大半时间也得用来补觉回血,根本没心思出门逛街。 这时候手机里的购物软件就成了“救命稻草”,24小时不打烊,不管是午休吃饭的十分钟,还是深夜下班的地铁上,只要手指划两下,想买的衬衫、洗面奶,甚至锅碗瓢盆,瞬间就能下单,不用出门,不用耗时间,太贴合咱们的生活节奏了。 除了价格和时间,物流和售后更是把电商的优势拉满。就说物流吧,去年全国快递量就有1300多亿件,人均下来都有上百个包裹,这么大的规模,让物流成本低到离谱,江浙沪地区5块钱就能包邮,隔天就能收到货。 搁国外,送一单快递的钱够在小饭馆吃顿好的,还得等好几天,效率差远了。 售后就更不用说了,以前在实体店买衣服,导购为了业绩把你夸出花,可买回家发现不合适,想退换货得再跑一趟,不仅看导购脸色,还得搭上路费和时间。 现在网购300块的衣服,要是不喜欢,手机点一下,快递员直接上门取件,这种“随时能反悔”的安全感,实体店根本比不了。 这些因素凑到一块儿,就让大家越来越习惯网购了,现在网上商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都快到三分之一了。 其实不是电商非要击败实体店,而是咱们这个追求效率、精打细算的生活环境,选择了更适配的消费方式。 当然,也不是所有实体店都会消失,比如理发店得靠托尼老师亲手剪,饭馆得吃热气腾腾的现做菜品,金银首饰得摸手感看色泽,这些都是电商替代不了的。 但那些光靠信息差赚钱、仗着位置好就坐地涨价的传统实体店,真得醒醒了。要是不放下身段挤掉价格里的水分,做出别人替代不了的服务体验,迟早会被手机屏幕里的电商比下去,想重新抢回顾客的目光,可就难了。 信源:网易新闻——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

0 阅读:52
昌茂病号显眼包

昌茂病号显眼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