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作家玉珍奶奶的文章《老伴儿去世十年后,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眼眶湿了。 她说,老伴走后十年,她再没走进过电影院。 她说,这次看《狂野时代》,她恍惚觉得,他还在身边。 她说,她今年70岁了,还在做着自己的梦。我一边读,一边想起《狂野时代》里那个执迷于做梦的迷魂者。他不愿活在无梦的现实,哪怕被追捕、被伤害,也要守护那些看似虚无的梦。 而玉珍奶奶在失去挚爱十年之后,依然愿意独自走进影厅,去看一场关于梦的电影。做梦不是年轻人的特权,也不是艺术家的独白。它是每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生离死别、岁月沧桑之后,还是想相信的另一种可能。 玉珍奶奶68岁才开始写作,70岁出了第一本书,书封面写着:“土地记得所有的生生死死,我们如此渺小,却又如此顽强,在风雨里扎根,向岁月讨要收成。” 这不正是迷魂者穿越百年梦境、不断重生的写照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里,一边失去,一边扎根,一边做梦,一边向岁月讨要那一点点收成。 《狂野时代》是一部值得“感受”的电影。就像玉珍奶奶说的:“不必非要懂才能喜欢,记住打动你的部分就够了。”喜欢的作家写了喜欢的电影,何其幸福。愿我们任何时候都能坦然做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