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严悦,在给丈夫发完“不用拿你的命还,我拿自己的命还”的微信后,当着5岁儿

自由芒果 2025-11-22 16:19:20

35岁的严悦,在给丈夫发完“不用拿你的命还,我拿自己的命还”的微信后,当着5岁儿子的面,喝下了一整瓶敌敌畏。15分钟后,孩子发现母亲口吐白沫,再难唤醒。而更让人心碎的是,就在她抢救期间,手机里仍不断涌来“微粒贷”等网贷平台的催收短信——30多条信息里,仅微粒贷一家就发了19条,从早到晚密集轰炸,甚至在中午11点威胁“12点准时查账,安排人员上门强制收缴全款”。一条条短信,像一把把尖刀,彻底刺破了这位母亲最后的心理防线。 严悦的悲剧,不是偶然,而是一场被债务和催收共同绞杀的“慢性死亡”。她原本和丈夫高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丈夫是厨师,她后来在茶楼打工,两人攒钱买车,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可变故从2017年开始:丈夫转行保险后收入不稳定,消费却越来越膨胀,从信用卡到网贷,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2022年,丈夫被骗走10万,彻底成了“信用黑户”。为了还债、供孩子上学,严悦开始借贷——银行贷20万、多张分期信用卡、微粒贷7万……她开了美甲店想贴补家用,可生意惨淡,最终陷入“以贷养贷”的死循环。截至事发,她的债务已高达46万,每月最低还款8000元,而丈夫寄回家的钱,仅够勉强维持生活。 真正压垮她的,是催收的“精神凌迟”。从6月首次逾期开始,严悦的手机就成了“催收战场”:私人号码发来的短信,抬头是“微众银行”,内容却是“多次无视还款通知”“关闭分期还款通道”“将上报央行征信”;中午11点的短信威胁“安排人员上门”,甚至有人发微信,附上她家附近的建筑照片,谎称“外访人员已上门收缴全款”。这些信息像无形的绳索,一点点勒紧她的喉咙。事发当天,她给丈夫发的最后三条截图,全是催收电话和短信——那是她最后的求救信号,可没人听懂。 更讽刺的是,就在她喝下农药后,催收短信仍未停止。30多条信息里,有“12点查账”的威胁,有“联系紧急联系人”的骚扰,甚至有“上门强制收缴”的恐吓。这些本该被法律禁止的暴力催收手段,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刑法》,若催收行为涉及暴力、威胁、侮辱,且与死亡有直接因果关系,催收方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即便催收合法,若因频繁骚扰导致借款人自杀,平台也难逃道德谴责。可现实中,多少催收机构仍在钻法律的空子?多少借款人正在经历严悦式的“精神凌迟”? 严悦走了,留下两个孩子:大儿子住校,每次打电话只哭不说话;小儿子跟着爷爷,离父亲打工的地方有半小时车程。曾经温馨的四口之家,因为网贷和催收,永远失去了团圆的可能。高阳摸着妻子的遗像,哭着说:“一瓶300毫升的敌敌畏,闻着都呛鼻,她喝得一滴不剩……”那些催收短信,真的比农药更“温和”吗?那些躲在屏幕后的催收人员,真的能心安理得吗? 严悦的悲剧,不该只是新闻里的一个数字。它该成为一面镜子,照出网贷行业的乱象,照出暴力催收的狰狞,更照出我们每个人对“债务困境”的麻木。如果你也曾被催收骚扰,如果你也见过身边人因债务崩溃,如果你也愤怒于这种“吃人”的催收逻辑——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声音。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为严悦们讨回公道;你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阻止下一个悲剧的发生。毕竟,没有人该在绝望中死去,更没有人该在死后,还被催收短信继续“追杀”。 来源:江苏经济报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用户58xxx28

用户58xxx28

1
2025-11-23 07:20

活着才是硬道理,死都不怕,还有什么更可怕的

猜你喜欢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