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确实让日本彻底怕了,韩国也变了,美国也慌了,中国确实太牛了,日媒更是表示中国的反应超出预期,其实,中国之所以这么刚,其实还不是因为实力所在,中国的强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才让西方国家彻底破防了。 日本最近那心虚劲儿藏都藏不住,之前跟着美国搞半导体设备管制,把23类关键设备列进清单,每笔对华出口都要单独审批,本想卡咱们脖子,结果先把自己坑惨了。 要知道,中国可是日本半导体设备最大的买家,占了他们全球出口的三成九,比美国和荷兰加起来都多。东京电子更是把中国市场当摇钱树,之前近四分之一的营收都来自这里,尼康的DUV光刻机在中国市场的贡献率更是高达40%。 这种深度绑定下搞管制,简直是对着自己的饭碗下手。 果不其然,政策刚落地,东京电子就把年度营业利润预期下调了近25%,尼康的光刻部门订单排期全被打乱,连存储芯片制造商铠侠都扛不住营收暴跌,直接取消了上市计划。 2023年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还有305亿日元,到2025年直接跌到250亿日元以下,这下滑速度比坐滑梯还快。 日本本想层层加码逼中国让步,2024年追加材料管制,2025年又把量子计算机相关物项加进去,结果反而加速了中国的国产替代进程。 他们以为能把中国卡在90纳米工艺,没想到上海微电子2025年9月就在工博会上亮出了EUV光刻机的参数图,28纳米浸没式DUV都进入产品验证阶段了,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85%。 以前被日本垄断的掩膜版领域,路维光电也实现了突破,40纳米系列掩膜版都能实物展出,28纳米光刻工艺也完成了积累,眼看就要规模化量产,这可是日本凸版印刷和大日本印刷把持了几十年的地盘。 2024年中国本土设备市场已经冲到495亿美元,本土厂商占比超40%,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设备自给率都快摸到50%了,中微公司的刻蚀机都能用到5纳米生产线,日本企业想靠老本吃饭的日子彻底过去了。 日本慌神的时候,韩国也悄悄变了调子。美国一直逼着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可韩国死活不肯出台对华管制政策,毕竟三星和SK海力士的存储芯片一半产能都在中国,对华出口占比再降也还有33.3%。 SK海力士之前斥巨资收购英特尔大连工厂,差点被美国政策坑成"接盘侠",现在更是靠着豁免政策才敢继续升级在华设备,背地里还通过越南转口维持对华出口,哪敢真跟中国硬刚? 倒是美国自己先慌了神,英特尔2025年营收里中国占比只剩27%,黄仁勋在采访里提到中国市场份额从95%跌到几乎为零,语气里全是无奈。 ASML更憋屈,中国市场占比从42%掉到25%,还得应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压力,眼睁睁看着日本厂商趁机抢占市场,把中国市场份额从10%拉到35%,自己却只能干着急。 这波操作里最打脸的当属日本媒体,《日经亚洲》之前还跟着炒作中国芯片不行,2025年直接改口说中国在用成熟芯片压制世界。他们举例说,山东天岳把6英寸碳化硅衬底价格打到400美元一片,逼得美国Cree关闭工厂,德国X-Fab都坦言根本没法竞争。 要知道,这东西以前被西方炒到800-1000美元,中国不仅能自己造,连生产用的长晶炉都能国产化,成本比进口低一半,加上工业电价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还有每万片1.5亿元的补贴,这种全产业链优势哪是靠管制能挡住的。 更让他们破防的是中国的反制手段,2024年管制锑和超硬材料,2025年又新增管制项目,日本企业抱怨供应链都快断了,以前卡别人脖子的底气,现在全变成了怕被反制的焦虑。 其实这一切早有预兆,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532亿美元,中国就占了247.3亿美元,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全球市场。 日本海关数据更直白,半导体设备出口额好几次靠着中国市场才扭转下滑,中国市场的曲线和全球曲线几乎重合,这早就说明谁才是真正的"压舱石"。 现在中国不仅在先进制程上稳步突破,还在AI芯片领域实现赶超,寒武纪的思元690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国产AI芯片市场份额都涨到42%了。国家大基金三期还在加码投资,上海、北京的产业集群越来越成熟,专利申请量稳居全球前列,这样的实力摆在那,自然有底气不怵任何封锁。 日本这波操作算是给全球上了一课,想靠着政治操弄卡别人脖子,最终只会反噬自己。美国慌的是霸权松动,韩国变的是务实选择,而日本怕的是彻底失去中国这个关键市场。 正如日媒说的,中国的反应确实超出预期,但这根本不是意外,而是实力积累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毕竟靠封锁逼出来的自主创新,往往来得更迅猛也更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