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肯定损失惨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斥资15亿美金收购一处无人问津的铜矿山

依秋聊趣 2025-09-08 14:42:29

“中国这次肯定损失惨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斥资15亿美金收购一处无人问津的铜矿山,由于排水巨耗钱,国外开采公司认为,单是排水成本,中国有色将会赔的一塌糊涂。   谦比希铜矿,曾是赞比亚的“心头刺”。从1969年到1985年,赞比亚政府在这里累计亏损1.3亿美元,日均排水量高达4.8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标准泳池的水量,成本高到令人绝望。 要说这矿山的水有多吓人,老矿工都知道,以前赞比亚人开矿时,井下就像泡在水里,每天 4.8 万立方米的涌水量,抽水泵就没停过,电费单长得能当墙纸。 国外公司也试过接手,可抽上来的水除了排掉啥用没有,抽得越多赔得越多,最后只能灰溜溜走人。 1998年,当中国有色集团宣布要用11.7亿美元收购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时,国际上的质疑声几乎要把这座荒废的矿山淹没。西方媒体笃定,这又是一笔"赔本买卖",但谁也没想到,中国团队来了之后,没急着下井挖矿,先带着合肥的水泵专家在矿上蹲了三个月。 三个月的调查下来,他们发现这座被西方公司判了死刑的矿山,其实藏着宝贝——不仅有500多万吨探明铜矿储量,品位超过2%,更惊喜的是底下还藏着150多万吨钴矿。 要知道,钴可是制造锂电池的关键材料,这眼光可比只盯着抽水成本的西方公司长远多了。因此,团队没沿用西方那套"抽了就排"的笨办法,而是花1.5亿美元研发新设备,给矿山做了套"全身水处理系统"。 新设备入主后,团队又创新性的采用分层充填采矿法,既解决了透水问题,又把开采成本硬生生降低了35%。以前那些能当墙纸的电费单,现在瘦身成功,因为他们还引入了光伏供电,一下子把能源成本砍了45%,抽水机喝的"油"都少了近一半。 就这样,以前烧钱的排水工程,反倒成了赚钱的产业链。2003年主矿体正式投产时,正好赶上国际铜价一路上涨,中国人这步棋不仅走对了方向,还精准踩在了时代鼓点上。 到2005年,仅仅是处理英国公司留下的矿渣和生产副产品硫酸,就赚了8亿美元,当年就实现盈利,让等着看笑话的西方公司惊掉了下巴。 中国团队不满足于简单复产,又砸了8.6亿美元把这里改造成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现在当地员工在地面控制室就能遥控操作千米深井下的设备,采矿效率达到每人每天10吨,矿工们再也不用在齐腰深的水里作业了。 2018年这座数字化矿山投产时,连赞比亚总统都亲自来剪彩,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企业是"外国投资者的典范"。到这一年,谦比希铜矿累计营业收入已经超过22亿美元,远超当初11.7亿美元的总投资,那些当年唱衰的声音早就销声匿迹了。 更聪明的是,中国企业以矿山为基础建起了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现在已经有近100家中国公司入驻,总投资额约2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超过10000个工作岗位,平均一个岗位能养活一家6口人。赞比亚政府那15%的干股每年都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分红,再加上每年7000万美元的税收,国库一下子充实起来。 中国企业还在当地修桥铺路、援建医院学校,谦比希地区的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不少,周边的运输、餐饮等配套产业也跟着活络起来,截至2025年,合作区已经为赞比亚贡献了超过14亿美元的税收,成了非洲工业增长的典范。 现在再看这座矿山,当年日均4.8万立方米的涌水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国团队用事实证明,所谓的"赔本买卖"不过是缺乏创新思维的短视判断。当西方公司还在为抽水账单头疼时,中国企业早就把废水变成了聚宝盆,把烂矿变成了非洲工业的样板房。 这个故事里藏着的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有一种互利共赢的发展哲学——不是盯着眼前的成本算计,而是用系统思维创造新价值,这大概就是中国企业能把"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的真正秘诀。

0 阅读:498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