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乌克兰下最后通牒:11月27日前不签“28点计划”,

老明看人生百态 2025-11-22 11:14:41

乌克兰消息! ​11月21日,美国向乌克兰发出强硬信号:如果乌方不在11月27日前签署美国提出的结束俄乌冲突的“28点和平计划”,美国将停止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和情报共享。这项计划由特朗普政府起草,要求乌克兰在领土和军事上做出重大让步,以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 这话听着像谈判,其实更像摊牌——你打不下去了,我也不想再花钱了,现在,按我的剧本走。 可问题是,这个剧本里,乌克兰要割地、裁军、永久放弃北约,还得把未来安全押在美国一张说不清道不明的“保障”支票上。这哪是和平方案?分明是拿枪顶着脑门谈条件。 过去三年,乌克兰靠什么撑到现在?防空系统拦住导弹,情报网络预警突袭,反坦克武器守住前线。这些,哪一样不是美国给的?数据显示,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已超770亿美元,光是“爱国者”这类高端防空系统就砸了上百亿。11月18日,美国还刚批准了一笔1.05亿美元的“爱国者”维护订单——前脚送装备,后脚就拿停援威胁,节奏掐得精准得让人心里发紧。 这不是援助,是杠杆。美国现在要把这个杠杆,变成撬动俄乌停火的支点。 可问题是,这个支点,压的是乌克兰的主权底线。 网传的28点计划细节里,最扎眼的几条是:乌克兰军队上限60万,从目前控制的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撤军,克里米亚、顿巴斯被默认为俄罗斯实际控制区,乌克兰永久不加入北约。听起来是不是很“合理”?不扩张、不挑衅、不惹事。可别忘了,这是在乌克兰国土被占、百姓流离失所的前提下,要求它主动后退。 更讽刺的是,计划里说,如果俄罗斯再打乌克兰,国际社会要“果断协调军事响应”。可美国自己没说清楚:到时出兵吗?出多少?什么时候出?这种模糊承诺,像不像一张空头支票?你拿命换和平,人家拿话头换时间。 而且,计划还提出,俄罗斯可以逐步解除制裁,甚至重返G8,被冻结的俄资产部分用于乌克兰重建——等于让被侵略的一方,用侵略者的钱来疗伤。这逻辑,怎么听都觉得别扭。 欧洲人坐不住了。欧盟外交高级代表卡拉斯直接放话:和平不能由美俄私下达成了算。法国外长巴罗也说:“和平绝不能是投降。” 欧洲不是不想和,而是不想被踢出局。毕竟,他们也砸了上千亿欧元援助乌克兰,边境安全直接受影响。现在美国突然跳出来当“最终裁决者”,欧洲能乐意? 更让乌克兰难办的是国内民意。打了三年仗,牺牲了十几万人,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城市成废墟。现在突然说“停吧,地就不要了”,谁服?泽连斯基自己也说,这是“非常艰难的选择”——要么失去尊严,要么失去关键伙伴。他嘴上说“不会背叛国家”,可行动上,已经准备和特朗普团队谈了。 这不是他软了,是现实太硬。 其实回头想想,美国这招并不新鲜。当年中东问题,也是先压以色列让步,再逼巴勒斯坦接受“现实”。特朗普团队里有个人叫史蒂夫·维特科夫,是这计划的主要操盘手,他之前就参与过《亚伯拉罕协议》的斡旋。手法很熟:先拉一派,再压一派,最后用援助和安全承诺当诱饵,逼你低头。 但乌克兰不是中东。这里不是宗教冲突的老账,而是现代主权国家被武力入侵的典型案例。你今天让乌克兰“接受现实”,明天其他小国就会问:如果我也被打了,大国会不会也劝我认命? 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有人可能会说,战争拖下去更糟,早点停火对大家都好。这话没错。可和平的质量,决定了它能维持多久。靠牺牲主权换来的停火,像用胶带缠住裂缝的水管——看着不漏了,但压力一上来,随时爆。 看看计划里的另一条:乌克兰要在协议达成后100天内举行选举。泽连斯基今年9月就提过这事。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也在考虑“换人谈判”。如果新政府更温和,或许更容易接受这份协议。可这不就等于在政治上提前干预乌克兰的未来吗? 我不是反对和平。恰恰相反,我支持和平。但真正的和平,不该是强者给弱者的“恩赐”,而应是基于正义、尊重与可持续安全的共同安排。如果今天我们可以接受“谁打赢,地就归谁”,那明天的国际秩序,就只剩下丛林法则。 美国想抽身,可以理解。但不能把自己的解脱,建立在盟友的屈辱之上。乌克兰需要的不是一张模糊的安全支票,而是一个真正能保护它的集体安全机制——比如北约,比如欧盟防务一体化。可现在呢?美国一边说“我们支持你”,一边又画个红线:你不能加入。 这不矛盾吗? 说到底,这份28点计划,表面是和平方案,实则是美国战略收缩与现实政治的产物。它想用最小代价,把一场烂仗体面收场。可它忘了,有些代价,不该由受害者来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老明看人生百态

老明看人生百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