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闻!中国再次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芙兰朵露·斯卡蕾特:

史鉴奇谈 2025-11-22 10:12:29

重磅新闻!中国再次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芙兰朵露·斯卡蕾特:日本人已经建立了一条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已经做好了全面贸易战的战斗准备。希望小日子说到做到,千万别怂。其经济一定会比现在的欧盟还要惨。   日本渔业跟中国市场的绑定程度,早就到了“唇亡齿寒”的地步。咱们先看看最直观的出口数据,中国一直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没有之一。   2024年的数据显示,日本全年出口的水产品里,有近三成是卖到中国的,光这部分的销售额就占了日本水产出口总额的28%。像扇贝、金枪鱼、鳗鱼这些主打品类,中国市场的占比更是超过四成。   很多人不知道,日本北海道的渔民大半收入都靠往中国卖扇贝,去年因为抽检问题暂停进口那几个月,当地扇贝价格直接暴跌三成,不少渔户连渔船维护费都凑不出来。   说什么“不依赖中国供应链”,先问问北海道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渔民答应不答应。   再说说日本所谓的“替代供应链”,他们这两年确实在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使劲,但效果实在不敢恭维。东南亚国家本身渔业资源就丰富,自己家的海鲜都吃不完,对日本水产品的需求有限。   2024年日本对越南、泰国的水产出口额加起来还不到对中国的五分之一,而且这些市场对价格特别敏感,日本海鲜一旦涨价就没人买,反观中国市场不仅量大,还能接受中高端产品的定价。   欧美市场更不是那么好啃的骨头,欧盟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日本很多水产品因为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多次被欧盟拒之门外。   去年日本输欧的鳗鱼就因为检出呋喃西林,被欧盟通报并暂停进口,损失了近千万欧元。美国市场虽然宽松点,但本土海鲜产量大,日本产品想挤进去就得打价格战,最后利润薄得像纸。   日本水产厅自己也承认,过去三年花了近百亿日元搞“市场多元化”,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只降了不到3个百分点,所谓的“不依赖”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辞。   更关键的是,日本水产品产业链早就跟中国深度绑定,不是说断就能断的。日本很多水产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加工环节都依赖中国。   比如日本市面上卖的冷冻鱿鱼,有六成是在中国山东、辽宁等地加工的,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日本低三分之二,加工效率还高。要是真跟中国搞贸易战,这些加工企业要么就得承受成本暴涨,要么就得关门大吉。   还有日本的水产饲料,大部分豆粕、鱼粉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中国一旦停止供应,日本水产养殖行业就得面临饲料短缺的危机,到时候连本土的海鲜供应都得出问题。   去年就有日本养殖协会发出警告,要是失去中国的饲料供应,日本三文鱼养殖产量得减产四成,市场价格可能翻倍。   那些喊着“全面贸易战”的人,怕是没算过这笔账。日本经济现在本来就处在低迷期,2024年GDP增速才1.2%,负债率超过260%,根本经不起折腾。   水产行业虽然不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但直接关系到数百万渔民和相关从业者的生计,一旦这个行业出问题,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去年中国暂停进口日本部分水产品后,日本水产行业就出现了一波倒闭潮,近百家中小型水产企业因为订单锐减而破产,失业率也跟着上升。要是真搞全面贸易战,这个数字只会成倍增加。   反观中国,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中国本身就是渔业大国,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9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完全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而且中国的水产供应链非常完善,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就算不进口日本水产品,老百姓的菜篮子也不会受影响。   这些年中国还在积极拓展其他进口渠道,从俄罗斯、挪威、秘鲁等国进口的水产品份额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供应体系。   日本想靠所谓的“不依赖中国供应链”来威胁中国,根本就是打错了算盘。贸易战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日本要是真敢铤而走险,受损的只会是自己的经济和民生。   那些鼓吹“战斗准备”的言论,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最先撑不住的恐怕是日本自己。毕竟中国市场不是说丢就能丢的,供应链也不是说建就能建的,这些都需要时间和金钱,而日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两样。   中国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这是无可厚非的正当举措。日本与其花心思搞什么“供应链自主”,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是能拿出让人信服的检测报告,解决核污染水排放等关键问题,市场自然会回来。   要是一味地嘴硬,甚至想通过贸易战来施压,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济规律从来都不会说谎,谁脱离了最大的市场,谁依赖着别人的产业链,结果早就注定了。

0 阅读:33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