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在最新一期《演员说》里自揪短板,一句“我不敢贸然去尝试外化的表演”冲上热搜第

晓燕五聊娱乐 2025-11-21 17:34:29

咏梅在最新一期《演员说》里自揪短板,一句“我不敢贸然去尝试外化的表演”冲上热搜第七,看似轻描淡写,却踩中了观众关于“演技配资质”的老问题,有人感慨这才是演员的自省,也有人翻出刚收官的《欢迎来到麦乐村》片段呼应,说她那股克制劲儿比三十秒哭戏更能打,讨论度就这么被她一句话点燃. 冷静拆一下,咏梅说自己没有“学院范”,但她的履历里摆着柏林影后和金鸡影后两座分量不轻的奖杯,豆瓣《地久天长》8分的长评里最常出现的词是“眼神”而不是“爆发力”,这正好印证她口中的“内收式动作片”,换言之,她把表演的阀门拧得很小,却让情绪往里灌,观众看不见技术痕迹,只觉得人物真,这种打法跟课堂里练形体和台词的节奏可不一样. 你说巧不巧,回看近十年获奖名单,非科班选手的身影越来越多,黄渤曾是酒吧驻唱,任素汐跑过南京小剧场,王宝强在影视城跑龙套长大,他们的优点不外乎一个“活”,手里没成摞的技巧包袱,反而能根据导演要求快速调频,这跟互联网时代观众爱盯细节抓bug的习惯暗暗合拍,技术不够体验来凑,到头来大银幕还是认可最终呈现. 当然,戏剧学院也不是白读的,镜头语言和舞台基础依旧是底子,问题在于行业需要更多元的入口,当片方把学历当KPI时,不熟配方的咏梅们可能连试镜都拿不到,这次采访评论区里就有新人演员留言直呼共鸣,也有人提醒“没技巧也得拼天赋”,双方对喷一下午并没有得出结论,但起码把“怎么选演员”这个老话题重新摆在桌面. 所以看似一句自嘲,实则是在敲门,门里是学院体系,门外是民间路径,谁都想进去拿到好角色,最终谁能留下还得市场和作品说话,下一个非科班爆款什么时候出现,票房和口碑会给答案,观众继续看戏,行业继续调表.

0 阅读:1
晓燕五聊娱乐

晓燕五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