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天空新闻11月20日报道,英国首相想要在明年1月底之前访华。   如果成行

文史典个 2025-11-21 17:15:45

据英国天空新闻11月20日报道,英国首相想要在明年1月底之前访华。   如果成行,这将是继2018年特雷莎·梅访华后,英国首相时隔七年再度踏上中国土地。   回顾过去七年,中英关系经历了从“黄金时代”到“低谷期”的明显转折。   2018年,特雷莎·梅访华,签下价值93亿英镑的大单,带动了两国在金融、核电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当时的中英关系,被不少媒体称为“黄金成果”的典范。   但随后几年,英国政局频繁更迭。约翰逊“脱欧优先”、特拉斯短暂执政,加之香港、华为5G等热点议题,中英关系一度陷入摩擦和观望。高层互访基本中断,双边氛围趋于谨慎,合作与分歧交织。   2024年,工党领袖斯塔默上台,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与前任相比,斯塔默政府更强调“经济务实主义”,将经济复苏定为治国核心目标。   对华政策也随之出现明显转向,减少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合作共赢。   近年来,英国国内经济压力持续加大,脱欧后失去欧盟单一市场红利,英国外贸结构严重失衡,2023年对欧出口占比从脱欧前的48% 降至32%,而新的贸易伙伴尚未完全建立。   今年英国GDP增速仅0.3%,远低于G7平均水平,财政赤字高达220亿英镑,通胀率长期徘徊在3.5%的高位,能源危机与供应链断裂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对英国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202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回升至1180亿美元,但英国对华出口占比仅2.8%,远低于德国的 6.1%和法国的4.3%,巨大的贸易增长空间让英国商界纷纷呼吁加强对华合作。   英国工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82%的英国企业希望政府改善对华关系,65% 的制造业企业将中国列为未来五年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   斯塔默政府上任后,高层互动明显增多,双方在金融、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伦敦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2025年人民币清算金额突破100万亿元。   除此之外,英国还希望借助中英高层互动,推动金融领域绑定,中国债券、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议题,成为伦敦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新抓手。   中英在新能源产业链协同方面已形成互补优势,中国光伏巨头在英投资建厂,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石化联合开发氢能项目,绿色合作正向产业升级延伸。2024年,隆基、晶科等企业在英工厂投产,绿色经济成为新亮点。   同时,中国也希望英国能为中企在英投资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减少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上的不合理限制。金融监管、绿色转型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亦是中方关心的重点。   但英国国内部分保守势力对华立场强硬,美英特殊关系也为中英合作增添不确定性,市场准入、核心技术保护等细节分歧,还需通过高层沟通逐步化解。   此次斯塔默访华恰逢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象征意义突出。   相比保守党时期的“价值观外交”,斯塔默团队更重视经济利益和产业协同,对中国的态度明显更倾向理性和合作。   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英国在对华政策上难以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   在AUKUS框架下,英国与美国、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不断深化,美国对英国与中国在高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保持高度警惕,可能通过技术封锁、外交施压等方式干扰中英合作。   英国国内保守派势力仍对对华合作持强硬态度,部分议员频频炒作 “中国威胁论”,指责斯塔默政府 “对华妥协”,试图阻挠双边合作项目落地。   此外,苏格兰独立运动、北爱尔兰边境问题等国内议题,也可能分散政府的外交精力,影响对华政策的连贯性。   英国国内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对华合作将为英国带来可观投资和出口机会。据英国商业部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区,对英国企业尤其是制造、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华为 5G 限制、中资并购审查严格等历史遗留问题,仍对双边互信构成潜在影响;在核心技术领域,英国既希望与中国开展绿色科技合作,又担心技术扩散,试图设置 “合作红线”。   在贸易规则、市场准入等方面,双方仍存在细节分歧,需要通过长期沟通逐步化解。   中英合作需把握好“平衡艺术”,在台湾、南海等地缘敏感议题上,英国如何平衡自身战略利益与中国核心关切,将考验斯塔默政府的外交智慧。   七年空窗期即将结束,中英正迈向新的合作起点。理性、务实、开放的合作精神,将是两国共同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最大底牌。   参考信源: 英国首相斯塔默明年1月底访华,系7年来首次 2025年11月21日 观察者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典个

文史典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