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合被拒,原因很简单——印度太闹腾。 印度喊了好些年 “入常”,拉着巴西、德国搞 “四国集团” 抱团游说,可每次都被一票否决。 不是说五常门槛高,关键是印度做事太没规矩。就拿边境问题来说,动不动就跟周边国家闹摩擦,今天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开火,明天又在中印边境搞小动作,连邻居都处不好,怎么让人相信它能在联合国里主持公道、维护和平? 五常是要承担大国责任的,得有担当、讲信用,可印度总想着 “好处占尽,责任甩光”,既想享受常 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又不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样的 “投机心态”,谁能放心让它进? 再看申奥这事儿,印度可不是没试过,早年间就提交过申请,结果连候选名单都没进去,后来干脆自己知难而退了。 倒不是印度没这个经济实力,关键是它办事太不靠谱,连基本的筹备能力都让人捏把汗。 就拿之前办的 Commonwealth 运动会来说,赛前场馆建设拖延,设施简陋不说,还爆出腐败丑闻,运动员村的卫生条件差到让人没法住,连厕所都没建好,最后勉强办下来也是漏洞百出。 奥运会是全球顶级赛事,需要极高的组织能力、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印度连区域性运动会都办得一团糟,国际奥委会怎么敢把奥运会交给它? 到时候要是搞出场馆烂尾、赛事混乱的局面,岂不是砸了奥运会的招牌? 还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印度盼了多少年,可一直没被接纳。 APEC 讲究的是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成员之间得有稳定的经贸关系和靠谱的合作态度。 可印度呢,贸易保护主义玩得溜,动不动就对其他国家的商品加关税,今天限制这个,明天封禁那个,连区域贸易协定都反复无常。 而且印度的国内市场壁垒重重,外资想进去难如登天,政策朝令夕改,很多外资企业进去后都栽了跟头。 APEC 是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的是开放、包容、讲规则的伙伴,可印度既想搭着 APEC 的快车做买卖,又不愿放开自己的市场,这种 “只进不出” 的心态,怎么融入亚太经贸圈? 其实印度的问题核心就是 “不靠谱”+“太闹腾”。做事缺乏长远规划,往往虎头蛇尾,比如喊着 “制造大国” 的口号,结果基础设施跟不上,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外资项目落地后都被迫搁置; 说话还不算数,签好的协议说改就改,国际承诺说弃就弃,比如之前加入了 RCEP 谈判,眼看就要成了,最后突然宣布退出,让其他成员国措手不及。 这种 “出尔反尔” 的作风,让国际社会对它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印度总想着 “一步登天”,却不愿沉下心来夯实基础。 想成为国际核心玩家,要么得有过硬的经济实力,能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要么得有稳定的内外环境,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要么得有良好的国际信誉,说话算数、办事靠谱。可印度偏偏在这些方面都掉链子,只顾着喊口号、刷存在感,却不愿花心思解决自己的问题。 国际社会选伙伴、定成员,看的从来不是 “喊得有多响”,而是 “做得有多实”。五常需要的是能维护和平的 “定心丸”,不是制造摩擦的 “麻烦制造者”; 奥运会需要的是能圆满办赛的 “靠谱主办方”,不是漏洞百出的 “混乱制造者”; APEC 需要的是能推动合作的 “实干家”,不是搞贸易保护的 “拦路者”。 印度要是不改改自己 “闹腾”“不靠谱” 的毛病,就算再喊多少年,也还是挤不进国际核心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