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312次!钓鱼岛已成中国“日常打卡地”,日本抗议沦为背景音

波览历史 2025-11-21 10:13:32

钓鱼岛填岛、建机场、驻军!   2025年11月16日,中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如常驶入钓鱼岛领海巡航,这已经是今年第312次类似的主权宣示行动了。   日均一次的巡航密度,早不是新鲜事却每次都戳中日本敏感神经,日本内阁急着提“抗议”,可这种口头表态在实打实的主权事实面前,连浪花都掀不起来。   咱们为啥要这么执着于这片海域的日常巡航,填岛、建机场、驻军的说法又到底意味着什么?答案其实藏在渔获的渔网里、海底的资源中,还有那些被历史铭记的铁证里。   可能有人不知道,钓鱼岛周边海域从来都是“黄金渔场”,不仅养活了中国沿海渔民,连台湾渔民和日本冲绳渔民都指着这片海过日子。   台湾宜兰县的渔民已经在这儿捕鱼上百年,传承了两三代人,黑鲔鱼、秋刀鱼的捕获量常年稳居前列,这片海域就是他们的经济命脉。   可日本近期却想修改台日渔业协议,收回部分黄金海域,还要求台湾渔船保持“4海里一艘”的间距作业,这事儿直接引发台湾渔民抗议,苏澳区渔会甚至要号召渔民包围钓鱼岛维权。   一边是日本政府炒作“争议”,一边是自家渔民和台湾渔民的生计需求,这种矛盾恰恰说明,钓鱼岛的渔权归属从来就不是日本能单方面说了算的,中国海警的巡航,护的不仅是领土,还有两岸渔民的合法权益。   这片海的价值远不止渔业,公开勘探数据显示,钓鱼岛周边石油储量保守估计30-70亿桶,天然气和可燃冰够中国稳定使用数十年,更别提钴、锰结核这些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的稀土资源。   更关键的是,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权归属直接决定74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这片比日本本土还大的海域,是东海资源版图的核心。   大家不妨看看隔壁南海的黄岩岛,同样是我国固有领土,周边也有丰富油气和渔业资源,我国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建设策略,而钓鱼岛为啥不这么做?   其实这正是咱们的智慧所在,黄岩岛面临的外部干扰更复杂,需要逐步完善设施,而钓鱼岛通过常态化巡航已经实现“无缝管控”,没必要急于填岛驻军,这种差异化策略,既守住了主权又避免了局势升级。   历史和法理的证据链,早就把钓鱼岛的归属钉得死死的,不光有明清沉船“钓鱼岛一号”出土的青花瓷和船锚,18世纪欧洲的古地图都在帮咱们作证。   1752年法国出版的地图上,钓鱼岛被标注为“haoyusu”,和清朝《坤舆全图》里的闽南语读音“好鱼须”完全吻合,这说明几百年前国际社会就认可它是中国领土。   反观日本,1895年以“无主地”窃取钓鱼岛时,清朝早就在这儿设了航标、收了税收,所谓“先占”就是睁眼说瞎话。   日本在领土问题上向来双标,对着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强调“历史归属”,对着独岛(韩日争议)也拿历史说事儿,可到了钓鱼岛,就抛开历史只谈“现实控制”,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也就只能自欺欺人。   再说说日本自己的麻烦,炒作钓鱼岛争议不仅没占到便宜,还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军事上,他们在钓鱼岛方向部署的最大船只才3000吨,而我国东海方向光4000吨级以上海警船就有8艘,1307舰搭载的30毫米舰炮和光电跟踪系统,今年已经17次驱离非法闯入的日方船只,日本海上保安厅自己都承认“只能监视不能驱离”。   经济上更被动,2024年日本对华出口1.2万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2%,汽车、电子元件这些核心产业离了中国市场玩不转,之前右翼提议制裁中国海警相关企业,直接被日本经团联怼了回去,明说“会让日本企业亏惨”。   国内矛盾也摆不上台面,冲绳县离钓鱼岛才410公里,当地渔民要靠这片海域谋生,11月17日冲绳县议会直接通过决议,呼吁“对话解决”,反对日本政府的强硬立场,毕竟谁也不想跟着政客的野心丢了饭碗。   这背后其实是实力对比的现实,中国不仅有海警巡航,还有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空中覆盖,长续航无人机24小时监控,北斗系统精准定位,形成了海空一体的管控网。   5月份日本民用飞机非法闯入领空,咱们舰载直升机5分钟就完成驱离,这种反应速度和管控能力,不是谁想挑衅就能应付的。   中国从来不会主动挑事,但也绝不会让事,312次巡航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在维护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就像家里的院子,总得天天照看才能避免别人惦记。   咱们的常态化巡航,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世界,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种存在不需要争议,也不容许争议。 信息:中国海警舰艇编队11月16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来源:央视网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