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消息… 11月21日,美国白宫突然宣布,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修改了对巴西进口商品的关税政策。这条消息瞬间引发关注,因为特朗普一方面坚持对部分巴西商品征收40%的高额关税,另一方面却对特定农产品网开一面,取消了附加税。这个看似矛盾的决定,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被加征40%关税的主要是巴西钢铁、铝制品和部分机械组件,这些品类占巴西对美出口额的8.3%。而豁免附加税的农产品里,大豆、牛肉、咖啡占了大头,仅大豆一项就占巴西对美农产品出口的62%。一压一放的操作,完全是冲着美国自身利益来的。 巴西政府已经表态会评估政策影响。对钢铁企业来说,40%的关税意味着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直接腰斩,里约热内卢一家中型钢铁厂已透露可能缩减对美出口规模。但农产品出口商却松了口气,美国是巴西大豆第二大买家,免税后每批次货物能多赚3%—5%的利润。 特朗普这步棋,明眼人都能看出是为了国内利益。美国本土钢铁业常年抱怨巴西低价钢材冲击市场,加税能讨好制造业工人群体。取消农产品关税则能压低国内食品零售价格,既安抚了农民,又让普通消费者受益,两头都想捞好处。 这也是美国对拉美盟友的惯用套路。巴西是南美最大经济体,美国既想通过加税逼迫巴西在双边贸易谈判中让步,比如开放服务业市场,又怕把关系搞僵断了农产品供应——美国近30%的进口咖啡、22%的进口牛肉都来自巴西。 国际贸易圈已经出现担忧情绪。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美国近一年来已3次调整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政策,这种随意性破坏了全球贸易的稳定性。不少中小国家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区别对待”的目标。 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从业者。巴西钢铁厂的工人可能面临裁员风险,美国的五金店老板要应对原材料涨价,小商贩的进货成本也会增加。看似宏大的贸易政策,最后买单的往往是那些靠着小生意谋生的普通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