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50,才慢慢明白的道理, 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 人性复杂幽深, 若执意将对方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往往会发现人性的弱点与私心, 这本是人之常情, 但过度审视便会催生不信任。 《甄嬛传》中的皇帝正是如此。 他不断用语言陷阱、眼线密报试探后宫众人,连枕边人也不放过。探得越尽,疑心越重,最终活在自我构建的猜忌牢笼里,与所有人都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反观《琅琊榜》的靖王萧景琰, 他并非盲目轻信,而是对梅长苏保有核心的信任与尊重,不过度追问探查。这份“不探尽”的智慧,反而成就了坚实的君臣情谊,助他成就大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留有余地,是尊重人性的复杂, 也是为自己留下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