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该认清自己 更该认清中国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国际格局中,中日关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中国以和平崛起之姿重塑世界秩序,一边是日本在历史迷雾与战略焦虑中频频越界。当日本政客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的存亡危机”,当靖国神社的香火仍在亵渎人类良知,当日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这场关乎认知与现实的博弈早已超越双边范畴。日本亟需打破三重认知枷锁:正视自身的历史原罪与发展困境,看清中国的实力底线与战略定力,更要明白在全球化时代,对抗没有出路,共存方为正道。日本作为战败国为何没有战败国的样子?二战结束已八十载,德国以跪地忏悔的姿态赢得世界谅解,而日本却始终在历史真相面前徘徊不前。这种认知扭曲并非偶然,而是系统性操作的结果:通过修改教科书将“侵略”包装为“自卫”,将“南京大屠杀”从历史叙事中淡化甚至删除,把“大东亚共荣圈”的谎言打造成所谓“历史正当性”。几代日本民众在这种刻意构建的历史虚无主义中成长,既不了解中国抗战的惨烈牺牲,也将中国战后放弃国家赔偿的宽容视为软弱可欺。高市早苗之流否认战争罪行、参拜甲级战犯的行径,绝非个人立场,而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渗透的必然结果。更危险的是,历史认知的偏差已转化为现实的战略误判。日本始终不愿承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正是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赢得了关键时间。这种对历史贡献的漠视,让日本无法客观看待中国的崛起,反而将其视为“威胁”。殊不知,一个不敢正视历史的国家,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尊重;一个拒绝反思罪行的民族,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警示。自我认知的错位:依附与衰退下的战略短视日本的认知迷失,更体现在对自身实力与定位的误判上。一方面,它将国家安全完全押宝于美国,《美日安保条约》成为其狐假虎威的“保护伞”。采购F-35战机、改装航母、突破“专守防卫”限制,日本的军事动作步步紧逼,但这背后并非自主战略的体现,而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被动附和。这种依附关系让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丧失独立判断,盲目追随“印太战略”,试图以意识形态划线遏制中国,却忽视了自身与中国深度绑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日本深陷结构性衰退的泥潭却不愿直面。人口连续16年减少,2025年上半年新生儿数量仅31.9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逼近30%,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足60%,劳动力缺口预计2040年将超1100万。制造业“用工荒”愈演愈烈,79岁的高龄员工仍在一线劳作。经济上,日本早已失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光,GDP总量被中国拉开数倍差距,科技领域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赛道也面临中国的激烈竞争。然而,日本政客并未将精力放在解决国内困境上,反而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转移民众视线,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困境。日本的战略短视还体现在地区定位上。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为亚洲经济复苏注入动力。而日本却受美国“碎片化亚洲”战略影响,试图拉拢盟友构建排他性阵营,阻碍区域整合进程。作为亚洲国家,日本本应借助中国发展的红利实现互利共赢,但它却选择站在历史潮流的对立面,这种定位错位不仅损害中日关系,更让日本在地区事务中逐渐丧失话语权。对中国认知的偏差,从误读到漠视的致命误区日本对中国的认知,始终停留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既不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无视中国的核心利益底线。在经济领域,日本仍沉浸在“中国依赖日本技术”的旧梦中,却不知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5G、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让日本企业倍感压力。在科技领域,中国的研发投入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航天成就彰显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军事领域,日本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实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这有着充分的历史与法理依据,但日本却屡屡在该问题上挑衅,试图通过“国有化”“联合军演”等手段改变现状。更不可接受的是,日本在台湾问题上频频越界,将“台湾有事”与自身安全捆绑,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反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面对外部势力的干涉,中国有决心、有能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日本若误判形势、铤而走险,必将付出沉重代价。日本还忽视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与战略定力。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核心利益;中国倡导互利共赢,但也绝不接受不公平的合作条件。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聚焦自身发展,同时坚持开放合作,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而日本却将中国的和平姿态视为软弱,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这种认知偏差源于对中国制度的不了解,也源于自身的战略焦虑。日本要认清现实,共存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日本若继续沉迷于历史虚无主义,固守战略短视与认知偏差,终将被时代所抛弃。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日本必须完成三重清醒认知:首先,认清历史真相是前提。日本必须彻底清算军国主义残余,正视侵略历史,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停止修改历史教科书,以真诚的态度向受害国人民道歉。只有直面历史,才能获得谅解;只有反思罪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德国的例子已经证明,敢于忏悔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才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其次,认清自身定位是关键。日本应放弃对美国的过度依附。作为亚洲国家,日本应摒弃冷战思维,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中国等邻国一道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经济上,日本可依托自身在高端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的优势,与中国开展互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而不是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最后,认清中国实力与决心是底线。日本必须明白,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如磐石。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日本若继续在这些问题上挑衅,必将导致中日关系严重倒退,损害自身的长远利益。同时,只要日本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尊重历史、正视现实,中日两国就能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中日两国的利益交融日益深化,对抗没有出路,共存才是正道。日本是时候打破认知的枷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以真诚、务实的行动改善中日关系。唯有如此,才能顺应历史潮流,为两国人民谋福祉,为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日本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终将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付出应有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