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9日深夜,国民党上将王陵基接到阎锡山的通知,让马上去领取五万两黄金。王陵基带着手下去取时,发现阎锡山已准备乘飞机逃走。 1949年12月的成都,与其说这里是战时首都,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行李托运站,每个人都在计算着自己最后的退路。 在12月9日的深夜,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刚打算入睡,就被一通急促的电话从床上拽了起来,电话那头是财政部长关吉玉和次长陈良,语气不仅急迫,甚至带着几分近乎威胁的催促:有一笔几万两的黄金,必须立刻、马上移交给你。 王陵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惊喜,而是莫名其妙,在这兵荒马乱的当口,命都快保不住了,黄金不过是一堆死沉的累赘,他本能地想要推脱,但对方根本不给他拒绝的机会,只是死死咬定一句话:非去不可。 这一夜,成都中央银行的门口灯光惨淡,并没有重兵把守的森严,反而透着一股树倒猢狲散的凄凉。 王陵基带着满腹狐疑赶到时,眼前的情景更是简陋得不像话——没有严谨的清点程序,只有央行发行局局长等寥寥几人,手里捏着一张早就拟好的收据,眼巴巴地等着他签字。 所谓的“交接”,更像是一场为了签字而演出的过场戏,对方告诉王陵基,那四万多两黄金其实还在造币厂里,正在被回炉重造,尚未成型。 当王陵基稀里糊涂地在收条上签下名字,那几位中央大员如获大赦,抓起收据转身就跑,直到后来王陵基才咂摸出这背后的残酷真相:这哪是给他送军费,分明是有人急着要一张“免责凭证”。 早在之前,阎锡山为了这点军费,和在台湾的陈诚吵得不可开交,陈诚卡着不给,阎锡山拉上顾祝同去闹,好不容易才要来这笔钱。 可如今,局势崩坏得比金子熔化得还快,运是运不走了,阎锡山急需一个理由向台北交代——钱我没贪,是留给四川做最后的抵抗经费了。 那天夜里,阎锡山甚至连面都没露,他早已带着人马躲在新津机场,发动机都在预热了,就等这张收条一到,立刻飞往台湾交差。 这几万两黄金,与其说是战略储备,不如说是阎锡山为了让自己体面撤退而丢给王陵基的一口巨大黑锅。 那一晚的黄金根本不是财富,那一天的沉默也不是深沉,那不过是这艘破船沉没前,大人物们抢夺救生艇时踩在脚下的一块跳板。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被擒始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