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准备大开杀戒,但村里的312名村民却不甘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联手,一起血战1000多名日军,打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最终,121头鬼子被击杀! 那个冬天的清晨,村口瞭望台上的锣声突然炸开。密密麻麻的黄色军装已经从山坡压了下来,刺刀的反光扎得人眼睛发疼。逃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准备大开杀戒,但村里的312名村民却不甘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联手,一起血战1000多名日军,打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最终,121头鬼子被击杀! 谁能想到,这群日均围着灶台转、扛着锄头下地的庄稼人,敢跟扛着三八大盖、带着掷弹筒的日军硬碰硬?村长林凡义抄起院角的老铡刀,朝着聚拢来的村民吼道:“鬼子要烧咱房子、杀咱家人,逃是死,拼或许还有活路!”话音刚落,青壮年就纷纷跑回家,把镢头、砍刀、甚至晒粮的石碾子都搬到了村口土围墙后,老人孩子则躲进地窖,妇女们烧着开水,手里也攥着烧火棍没敢松。 日军起初压根没把这小村子放眼里,端着枪朝围墙冲,可刚到跟前,土枪的铁砂就劈头盖脸砸过来,虽然准头差,却逼得日军不敢贸然上前。有两个鬼子想爬围墙,墙头上突然伸下来几根长木杆,直接把人捅翻在地,摔在冻硬的土路上疼得直哼哼,后面的日军瞬间愣了神,没想到庄稼人竟这么狠。 可日军毕竟装备精良,掷弹筒一轰,土围墙就塌了个口子,黄色军装顺着缺口涌进来。林凡义举着铡刀第一个冲上去,一刀劈在鬼子的枪上,火星子溅了满脸,旁边几个青壮年跟着扑上来,镢头砸、砍刀砍,把缺口堵得死死的。有个叫林小五的小伙子,土枪里没了铁砂,就抱着鬼子滚在地上厮打,胳膊被刺刀划了道深口子,鲜血渗出来染红了棉袄,也没松手。 日军被惹急了,开始疯狂扫射,村里的土枪很快没了声响,不少村民倒在血泊里。有位老大娘看到儿子被鬼子打倒,哭喊着拿起铡刀冲过去,虽然没伤到鬼子,却用身体挡在了儿子身前,最后被鬼子踹倒在地,嘴角淌着血还在骂。妇女们也没怂,端着滚烫的开水朝鬼子泼,哪怕被枪托砸得胳膊肿了,也咬牙把水泼完,开水溅在鬼子脸上,疼得他们嗷嗷叫。 这场仗从清晨打到傍晚,太阳落山时,村里已经满是血腥味,地上躺着日军和村民的尸体,土围墙塌了大半,庄稼人的农具上都沾着血。日军没想到小小的村子竟这么难啃,121具尸体躺在村口,剩下的人也没了起初的嚣张,看着村民们红着眼、哪怕只剩木棍也不肯退的模样,最终只能狼狈撤走。 战后清点人数,312名村民伤亡过半,活着的人也大多浑身是伤,可没人哭天抢地,只是默默把牺牲的亲人抬到村后安葬,把被打坏的农具捡起来。谁都知道,村民们赢的有多难,他们没有正规武器,没有作战经验,靠的就是“护家园、守亲人”的执念,才硬生生扛住了数倍于己的日军。 有人说村民们太冲动,拿命去拼不值得,可换个角度想,当时日军在敌后烧杀抢掠,不少村子被屠村,渊子崖村民若不反抗,结局只会更惨。他们的抗争不是蛮干,是被逼到绝境后的奋起,是普通人在乱世里对家园最朴素的守护,这份勇气,比任何武器都有力量。而且据当地县志记载,渊子崖村保卫战之后,周边村子的村民也受了鼓舞,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反抗日军,成了敌后民众抗敌的缩影。 那些拿锄头、铡刀作战的村民,不是英雄,却做了英雄的事。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危难时没怂,用血肉之躯护住了自己的家,也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这场仗,不仅杀了121名日军,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让世人知道,中国人从不缺保卫家园的勇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