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去买肉,提前说好买 10 块,但卖肉的大妈都会给她切 18 块甚至 20 块的肉。女子脸皮薄,大妈又说切下来之后就不好卖了,女子就只能认了!直到女子有一天换了一家卖肉的档口,忍不住感叹: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如果你常去菜市场,多半经历过这种“软刀子切钱包”的场景:心里算好预算,准备稳稳买点晚餐材料,一个字都不敢多说,直接开口:“老板,切10块钱的肉”。 结果刀子一落秤一响,数字永远比你说的多,不是18,就是20,你说不要,人家给你来一句:“妹子,留点情面嘛”。你就哑火了,只能掏钱。 在湖南某个市场里,就因为这个“切多少”,两个摊位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故事主角是一位脸皮不太厚的女士,她常去一位卖肉大妈那儿买肉,觉得大妈辛苦,能照顾就照顾。 刚开始也没什么,可时间久了,她发现问题越来越明显:她说“只要10块”,大妈的刀像长眼睛,一刀下去永远比需求多一大截。 上到秤盘,十块钱瞬间成了二十,你不愿意,大妈就开始她那套熟练的话术:“哎呀,这肉就这样一整块,真要给你切下来,剩下边角还怎么卖?你就帮帮忙嘛”。 市场吵闹、后面有人排队,这几句话像无形的绳子,把你捆得死死的,女士每次心里虽不舒服,但碍于面子,不好翻脸,只能吞下去。 这种“被安排”的感觉她忍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她不再走向大妈,而是去了旁边新开的年轻夫妻档口,她还是那句:“帮我切10块钱的”。 年轻男人很爽快,一刀下去,秤上的数字跳到12元,多两块,说实话,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女士也准备扫码了。 结果那小伙子突然把肉抓回去,又重新修刀。女士都惊了:“哎你干嘛?都这样了还切?”小伙子头也不抬:“你要十块,我切多了就帮你修掉,多出来的你又没要。” 女士懵住了,在她去的大妈摊位,从来只有“往多了切,你帮我把整块拿走”。从没见过有人主动往少里切。 她忍不住复刻大妈那套说辞:“这样修下来碎碎的还能卖吗?”小伙子直接笑了:“为什么卖不掉?只有生意不行的人,才怕这些碎肉不好出手,所以才想方设法往顾客身上塞。 我家肉不愁卖,这些边角正好补到别人那份里,压根不浪费”,这一句像把窗户纸捅穿了。 原来所谓的“切多了就不能退”,根本不是事实,而是缺乏底气的老板,用来抓住顾客的借口,年轻夫妻敢按需求来,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肉够好,生意不靠套路,而靠诚实。 渐渐地,大妈摊位前冷清了下来,顾客们嘴上不说,心里都记得那些“被迫多买”的不痛快,脚自然就迈去了不远处那对年轻夫妻的档口。 反倒是夫妻档位前常常排队,那位女士每次来市场,都会先买别的,再专程绕回来等他们切肉。 两块钱的差价,不会让人更富,但那份“你说多少我就给多少”的尊重,让人踏实,那不是肉的问题,而是信任的问题。 在这个讲究速度、套路横行的时代,太多人觉得占点小便宜才算聪明,逼顾客“多买一点”就能提高利润,却忘了信任只有一次,一旦被透支,再也补不回来。 而真正把生意做长久的,从来都不是那些让顾客不好意思拒绝的手段,而是那个能把12块切回10块的小动作,看着像少赚了几块,其实是在赢一段关系、一份安心、一种愿意回头的忠诚。 最终你会发现,不管是菜市场、职场还是任何商业场景,真正的“必杀技”就一个字,真。 真心、真诚、真材实料,永远比套路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