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西藏军区两个四川兵杨超和张瀚在给驻训部队送过冬物资时出意外,两人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20 14:05:08

2018年1月,西藏军区两个四川兵杨超和张瀚在给驻训部队送过冬物资时出意外,两人都没抢救过来。 杨瀚 杨超是孤儿,渠县人,当时是上尉军需助理;张瀚绵阳人,下士。他们负责运送的都是帐篷、粮食这些基本物资,但那天遇上暴风雪,车子滑进冰河。这事儿过去快六年了,没想到最近才听说他们在路上其实还救过一车人。 没人想到,那场看似普通的物资运输,会变成一场与死神赛跑的考验。2018年的藏北草原,1月的寒风比刀子还烈,暴风雪说来就来,短短半小时就把天地搅成一片白茫茫。杨超和张瀚驾驶的军用卡车刚翻过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支脉,就看到前方弯道处一辆民用越野车侧滑到路基下,车轮陷在积雪里,车身半个悬在冰崖边。车上下来三个牧民,冻得瑟瑟发抖,对着过往车辆挥手求救,可呼啸的风雪里,好几辆车都因为路况太差没敢停下。 杨超踩下刹车的那一刻,张瀚已经抓起了车厢里的防滑链和铁锹。“驻训点的战友等不起,但这几个人也不能不管。”杨超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到张瀚耳里,带着四川人特有的执拗。两人顶着狂风下车,积雪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费极大的力气。 杨超指挥牧民们远离悬崖边缘,张瀚则趴在雪地里给越野车绑防滑链,手套很快被冰雪浸透,手指冻得失去知觉,他就对着手心哈口气,继续拧螺丝。整整四十分钟,他们终于把越野车推回安全路段,牧民们要留下联系方式道谢,杨超摆了摆手,只说了句“赶紧往山下走,别在风雪里耽搁”,就转身跳上卡车,继续往驻训点赶。 谁也没料到,这竟是他们留给世人最后的温暖。越野车刚驶离不久,暴风雪愈发猛烈,路面结冰越来越厚,杨超驾驶的卡车在一个急弯处突然失控,顺着结冰的斜坡滑向路边的冰河。车身倒扣进冰水里的瞬间,杨超第一反应是推身边的张瀚,“快出去!”可零下几十度的冰水瞬间灌满车厢,刺骨的寒冷让两人根本无法动弹。 后续赶来的救援部队凿开冰层时,发现杨超的手还保持着推人的姿势,张瀚的怀里紧紧抱着一份物资清单,上面的字迹早已被冰水浸透,却能看清密密麻麻的备注——“驻训点3排缺2顶帐篷”“炊事班需要补充压缩饼干”。 杨超的人生故事简单得让人心疼。从小在渠县孤儿院长大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能守护的家”。18岁参军后,部队成了他的家,战友成了他的亲人。他当军需助理的三年里,每次运送物资都会提前摸清各驻训点的需求,甚至记得哪个战士肠胃不好,要多带几包易消化的口粮。孤儿院的老师回忆,杨超每年都会寄钱回来,还会写信说“等我退伍了,就回来教孩子们读书”,可这个承诺,他永远没能兑现。 张瀚的家人至今还保留着他牺牲前寄回的最后一封家书。信里没有豪言壮语,只写着“妈,藏北的星星特别亮,就是有点冷,不过我穿得厚,你别担心”“下次回来给你带高原的雪莲,听说能治关节疼”。这个刚满22岁的绵阳小伙子,入伍前还是个爱打游戏、爱撒娇的孩子,可穿上军装后,他把青涩藏进迷彩服,把责任扛在肩膀上。战友们说,张瀚虽然年纪小,却最勤快,每次装卸物资都抢着干重活,晚上还会主动帮炊事班烧火,说“多烧点热水,大家泡脚能解乏”。 六年时间过去,当年被救的牧民还在四处打听两位战士的消息,直到最近看到西藏军区的烈士纪念文章,才知道那个冒着暴风雪救他们的上尉和下士,已经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原。有人说,他们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在生死抉择的瞬间,正是这“力所能及”,彰显了军人的本色。驻训点的战友们至今记得,那年冬天的帐篷格外温暖,粮食格外香甜,因为这些物资里,藏着两位战友用生命守护的深情。 英雄从不是天生的符号,他们只是平凡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无畏。杨超和张瀚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所谓责任,就是明知前路艰险,依然选择负重前行;所谓奉献,就是把别人的安危放在心上,把使命刻进生命里。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被所有人铭记,但他们的精神,会像唐古拉山的雪莲一样,在风雪中绽放,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3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