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一名男子举行婚礼,婚礼由他的大伯主持。 当大伯站在台上,说到“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侄儿、侄媳的婚礼”时,声音不禁哽咽了。那是因为八岁那年男子父亲去世,大伯视自己如亲生儿子一样,堂哥有啥他就有啥。 舞台上的灯光打在大伯略显苍老的脸上,他抬手抹了把眼角,试图掩饰情绪,可颤抖的声音还是出卖了他。台下的宾客们瞬间安静下来,不少知道内情的亲友悄悄红了眼眶。谁能想到,这个穿着笔挺中山装、努力维持体面的主持人,背后藏着二十多年的含辛茹苦——当年弟媳在丈夫去世后不久,就因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留下八岁的侄儿李明(化名)孤苦无依,是大伯李建国(化名)拍着胸脯承诺:“以后我养他,绝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那时大伯家并不富裕,靠着几亩薄田和农闲时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还有一个比李明大两岁的堂哥。可大伯说到做到,给两个孩子买衣服永远是双份,布料、款式一模一样;上学时,堂哥有的文具、课外书,李明桌上绝不会少;就连过年的压岁钱,大伯也总是偷偷给李明多塞五十块,怕他觉得自己和堂哥不一样。有一次,李明和堂哥同时发烧,大伯背着李明跑了三公里山路去卫生院,让妻子在家照顾堂哥,一路上他喘着粗气,却紧紧搂着李明的后背,嘴里念叨:“明儿别怕,大伯在呢。” 李明至今记得,上初中时他因为没有父母被同学嘲笑,哭着跑回家说不想上学。大伯没有打骂他,而是蹲在地上,用粗糙的手掌擦去他的眼泪:“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让别人看看,咱李明不比任何人差。”为了让李明安心上学,大伯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晚上还要帮人装卸货物,硬是供他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李明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靠大伯支撑,每次视频通话,大伯都说“家里一切都好”,可李明后来才知道,那些年大伯为了给他凑学费,戒掉了抽了十几年的烟,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毕业后李明留在城里工作,每次回家,大伯总会提前杀好鸡、炖好肉,把他爱吃的菜摆满一桌。得知李明处了对象,大伯比谁都高兴,主动拿出自己攒了一辈子的积蓄,说:“明儿,这钱你拿着,给女方家当彩礼,再买套像样的婚房,大伯不能让你在丈母娘面前抬不起头。”筹备婚礼时,大伯更是忙前忙后,从联系婚庆公司到宴请亲友,每件事都亲力亲为,甚至主动提出要当主持人,他说:“我看着你长大,现在看着你成家,这个主持人,我必须来当。” 舞台上,大伯平复了情绪,继续说道:“今天看到侄儿娶了这么好的媳妇,我心里比谁都激动。二十多年了,我总算能给我弟一个交代,能看着明儿过上幸福的日子。”说到这里,他看向台下的李明和侄媳,眼眶再次湿润:“明儿,以后要好好疼媳妇,好好过日子,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不能忘了你爸你妈在天之灵。” 李明再也忍不住,拉着妻子快步走上台,对着大伯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哽咽:“大伯,这些年辛苦您了,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以后我和媳妇会好好孝敬您,就像孝敬亲生父母一样。”侄媳也跟着说道:“大伯,谢谢您把李明培养得这么好,以后我们会常回家看您,照顾您。”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不少宾客被这真挚的亲情打动,悄悄擦拭着眼泪。 一旁的堂哥看着这一幕,笑着抹了把脸:“我爸这些年心里一直装着明儿,现在明儿成家了,他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我们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早就跟亲兄弟没区别了。”周围的亲友纷纷感慨,大伯用二十多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长兄如父”,这份跨越血缘的亲情,比山还重,比海还深。 亲情从来不止于血缘,更在于日复一日的陪伴与担当。大伯李建国用自己的行动,给李明撑起了一片天,也给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善良与责任,能让亲情超越血缘的界限,温暖人心。这样的亲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感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