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颠覆认知: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靠一套几乎全程造假的履历,当上了首席科学家、博导、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拿走近1800万学校经费,还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项目。 这起闹剧的背后,是多个环节的失灵。 高校审核机制形同虚设:郭某履历中的许多关键信息,如高考状元、国家科技奖等,均有公开渠道可查。只要在引进过程中进行最基本的事实核查,就不难发现破绽。校方在通报中也承认“在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这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引进时,可能因为急于追求“高层次人才”的指标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尽职调查。 “唯帽子”人才评价体系的弊端:在此次事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何一份满是“光环”的履历就能如此轻易地叩开高校大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部分高校在人才评价中 “重头衔、轻能力”的倾向。当高校过度追求院士、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帽子”时,可能会不自觉地放松对候选人真实学术水平的审视,从而让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
在高校当老师是怎样的体验?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