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每次中日有摩擦的时候,有个国家却异常的安静 这个国家

萧兹探秘说 2025-11-19 17:35:5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每次中日有摩擦的时候,有个国家却异常的安静 这个国家就是新加坡。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两个国家起摩擦,关新加坡何事。其实不然,关系很大!! 新加坡的安静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这个华人占比高达74%左右、总面积仅735.7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在大国夹缝里摸爬滚打半个多世纪练出的生存本能,毕竟它早就把“谁都不得罪”刻进了骨子里,偏个队可能就把自己604万人口的好日子给作没了。 作为华人圈唯一的发达国家,它的华人基因看着亲近,可现实里却半点不敢靠情感做事,毕竟从建国那天起,李光耀就定下了务实中立的调子,简单说就是在中美日这些大国之间走钢丝,哪边都不能得罪,哪边都得搞好关系。 别看着华人占了近四分之三的人口,新加坡却早就通过多元种族政策淡化了华族身份,法律里甚至不允许学校单独教授华族历史,新生代更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而非华人,这种身份认知让它在中日摩擦时根本不可能靠血缘站队。 它的经济命脉早就和中日两国绑得死死的,2024年日本对新加坡的出口额就有1982亿美元,日资在新加坡的存量超过480亿新元,在石油炼化、电子芯片这些支柱产业里,日本都是关键的技术提供方。 而中国这边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往来直接关系到新加坡转口贸易的生死,毕竟全球约30%的海运贸易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中日贸易越顺畅,新加坡赚的中间差价就越多,要是因为表态偏向某一方导致贸易受阻,它第一个扛不住。 安全方面,新加坡更是把平衡玩到了极致,一边让美军把第七舰队后勤供应司令部安在樟宜海军基地,每年有100多艘美军舰来停靠休整,甚至为航母量身定做了深水浮动码头,把这里当成监控南海的“桥头堡”;另一边又和日本自卫队打得火热,2023年还一起搞了“星光演习”,同时还通过《五国联防协议》和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绑着防务安全。 这种两边都不得罪的操作,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找多重保险,毕竟它的军事力量再精锐,面对大国也不堪一击,只能靠这种方式给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新加坡的历史和现实还存在着奇妙的反差,二战时日军占领新加坡制造了惨烈的“肃清大屠杀”,数万华人遇难,直到现在新加坡每年2月15日还会举行公祭活动,把这段历史写进教材让年轻人铭记。 可现实里,时任总理李显龙却在2015年访日时接受了日本天皇颁发的“旭日大绶章”,哪怕引发华人圈哗然也不为所动,因为它心里清楚,历史归历史,利益归利益,真要因为历史恩怨得罪日本,受损的还是自己的经济和安全。 2012年钓鱼岛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全球都在看各国表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者出来说话,也只是客观分析日本“购岛”的国内考量,半句没提帮谁不帮谁,完美践行了“不讨好不排斥”的原则。到了后来的各类中日摩擦,它更是干脆选择沉默。 因为它太明白,中日都是地区大国,摩擦总有平息的时候,而自己和两国的关系是长期的,说一句支持中国的话,可能会失去日本的投资和技术;说一句偏向日本的话,不仅会伤了华人的心,还会影响和中国的经贸合作,甚至被周边马来族、印度族为主的东盟国家视为“外来势力的附庸”。 更何况新加坡身处东南亚,周边都是马来人、印度人为主的国家,国内还有13.5%的马来人和9%的印度人,要是在中日摩擦中表现出明显的华人倾向,不仅会得罪邻国,还会让域外大国找到介入的借口,到时候内忧外患一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它就像个开在大国路口的杂货铺,不管街坊邻居吵得多凶,老板都只能笑脸相迎,要是帮着一方骂另一方,两边的生意都得黄,而新加坡这个老板精明到骨子里,根本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说到底,新加坡的沉默就是最聪明的选择,它既依赖美国的安全庇护,又需要中日的经济输血,还得照顾周边国家的感受,只能把自己活成了大国博弈里的“不粘锅”。 它清楚中日摩擦本质上是大国利益的博弈,自己这个连自然资源都没有、全靠港口和贸易吃饭的小国,插不上手也不能插手,安安静静站在一边,等高手们分出胜负或者握手言和,自己还能继续做两边的生意,这才是夹缝中生存的最高境界。 毕竟对于新加坡来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中日摩擦中保持沉默,不是懦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生存策略,毕竟活下去、活得好,才是这个弹丸小国最核心的诉求,这种聪明到骨子里的现实主义,也让它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稳稳站住了脚跟。

0 阅读:0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