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记者在浦东机场,看到前往日本的值机柜台前,排起长队的中国人。估计心情复杂极了。 11月15日上午的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大概让《朝日新闻》驻沪记者山田彻心里五味杂陈。 作为跑了五年中国新闻的资深记者,他或许见过不少出入境的热闹场面,但眼前前往日本的值机柜台前排起的长队,恐怕还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那种复杂的心情,光是想想都能猜到几分。 那天的机场里,空气里似乎都带着一种跃动的燥热,和前一天刚发出的官方提醒形成了鲜明反差。 按说这种时候大家该多些谨慎才对,可实际景象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东航前往日本的值机柜台前,队伍像长蛇一样蜿蜒铺开,甚至都溢出到了旁边东南亚航班的区域,一眼望不到头。 山田彻裹着深灰色风衣,手里攥着相机,镜头盖都没来得及打开,就被眼前的人流给愣住了,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大概是心里那股发闷的感觉挥之不去。 值机员忙得满头大汗,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嘴里还得应付着络绎不绝的乘客,旁边的自助值机机器也都在全负荷运转,可还是消化不完这么多急于出发的人。 队伍里的景象更是鲜活,完全看不出半点犹豫。一个背着星黛露玩偶包的小朋友,兴奋地把哆啦A梦玩偶往妈妈怀里塞,眼里满是对旅途的期待; 旁边的小姑娘拖着几乎和自己一样高的HelloKitty行李箱,一看就是早就备好的“战利品”,就等着到日本好好采购一番。 不光是年轻人,几对老夫老妻也格外显眼。他们戴着老花镜,手里紧紧攥着一本手写的攻略,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去京都、奈良的路线,箱子里早就塞满了备用口罩和消毒湿巾,可那种想要出门看看的渴望,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 还有几个穿西装的中年人,应该是去赶早就定好的会议或外贸谈判,脚步匆匆却神色笃定; 旁边穿亮黄色冲锋衣的小伙子,身边长长的装备包暴露了他的目的地——那是一块去北海道滑雪的雪板,眼看雪季到了,显然是按捺不住想去爽滑一番的心情。 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刷着手机,有的在确认漫展入场码,有的在核对演唱会电子票,大家都低头检查着手机里的订单,那些红色的“不可退改”字样,此刻成了最硬的出行理由。 其实这股赴日热潮早有端倪,看看今年的数据就知道,1月到9月,中国赴日游客就达到了530万人次,前三个季度累计更是冲到了748.7万。 光是9月份的人数,就比去年同期涨了18.9%,在日本的外国游客里,差不多每两三个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占比将近四成,妥妥的主力军。 更让人在意的是那种“去过还想去”的黏性,翻翻去年的记录就知道,超过40%的游客都是“回头客”。 一旦体验过日本的便利和独特氛围,第二次出发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根本不需要太多理由。 所以也难怪值机柜台前这么热闹,“麻烦给我个靠窗的位置”的要求此起彼伏,大家都急着穿过安检口,挤进免税店的人潮里,把前一天的新闻暂时抛到脑后。 山田彻的手指还在相机机身上摩挲,这一刻他似乎忘了按下快门。眼前的一切太真实了,真实到不需要用文字修饰——那些不可退改的机票背后,是无数个早已按捺不住的灵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跨越距离的消费需求。 作为一名日本记者,目睹这样的场景,心里大概既有对自家旅游业复苏的欣慰,又有对复杂局势下民众出行热情的感慨,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心情,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