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德云社的创始元老徐德亮对郭德纲说:“一场商演,你拿40万,分我150元,这是打发要饭的吗?”郭德纲回了他一句话。可是没多久,徐德亮就做了一件轰动相声界的事情。 徐德亮披着一件深色大衣,站在后台角落,目光有些空洞。他望着不远处正在换装的演员,回想起自己在德云社这些年的经历。 多年前,他和郭德纲、张文顺等人一起打拼,是被称作“师爷”的人之一。他写段子,出谋划策,参与整理剧本,可在经济与话语权上,他始终觉得自己像个二线演员。 “我们每场演出最多拿 150 元。”他在离开前对媒体说。 他还透露,自己当时与王文林老先生一起搭档,一个月最多赚个三千来块:“连车费都不够。” 王文林,曾是德云社“开国元老”之一,他师从刘宝瑞、王长友,资历深厚。 一切在 2008 年 9 月 19 日达到了临界点。 那天早上,徐德亮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一篇声明:“自即日起,徐德亮、王文林退出北京德云社,特此声明。” 对他来说,这句话并不是冲动,而是积累已久的不满终于爆发。他说,离开主要是因为演出费太低,也有被边缘化的感觉。 他还坦言,他并不想抹黑德云社,也不是要与郭德纲公开撕破脸,但他的付出和回报已经严重失衡。 这条声明一出,震动了相声界。德云社里不少人都在私下议论——他是真的因为钱走了,还是另有隐情?而外界更是纷纷猜测,这并非简单的辞职。 郭德纲面对媒体并没有立刻回应。直到有人问起,他在采访里语气强硬:“不要再乱说了。” 但没过多久,他又换了口风,说自己不会去告徐德亮。 有传言说郭德纲录了他和徐德亮之间的一次谈话,担心未来“出事”。 而徐德亮的师父张文顺,也公开声明不满:“‘德’字系本人家谱的排序,徐亮不宜再用。” 但这些公开矛盾之外,更有坊间传闻在流传。 有人说,徐德亮“被威胁”:他谈主张、要加钱的时候,感觉自己遭遇了来自权力的压制。有说法称,那次谈话远不止是协商,而是伴随着压力与警告。 虽然这些说法没有确凿的独立调查可以全面验证,但就在退出风波之后,他在采访里提到了自己当时的恐惧和无奈。 与此同时,更敏感的一种传言围绕王文林:有说法称他曾被“陷害”盗窃。这个说法在主流媒体中并无公开法院判决的来源,但在圈内和一些八卦文章里甚嚣尘上。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操作,以此污名化王文林,用“品行问题”来削弱他离开后的影响。 无论真实与否,这种指控对王文林而言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于一个从小拜师学艺、历经风雨的老艺人来说,被卷入道德与名誉的争议,远比经济分配上的不公更难以承受。 退出之后,徐德亮并没有选择沉寂。他很快与王文林一起加入了北京市海淀相声俱乐部。 在那个名为“鸣乐汇”的小剧场,他们带着新作品《买楼奇遇记》试演。徐德亮当时说:“这不是打擂。德云社像我的孩子,有惦念。现在就像是离婚了,孩子归了妈了。” 他还强调,自己并不是彻底摆脱过去,而是寻求一种模式:更公平、更自由,也更尊重艺术家的价值。 据他透露,退出后他演出的收入上涨不少。他说:“以前在德云社一场 150,现在好多了。” 但他的离开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在相声界留下了一道不小的裂痕。 在公开媒体中,郭德纲与他之间既有温和,也有针锋。他们的关系,从最初并肩创业,到利益分配的不对等,再到公开的分道扬镳,像是一场权力和信任的博弈。 外界的解读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徐德亮是真正为艺术而离开,有人说他是在争利益,也有人质疑他在公众面前“炒作”。 王文林在这场风暴中,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作为资深艺术家,他多数时候低调,但对于自己的人格指控,他很难不去反驳或反思。 有人说他当初退出是“有主张、有骨气”,有人说他“被边缘化”,也有人借他离开制造八卦。 多年之后,再回头看这段历史,无论是徐德亮对待遇的控诉、还是坊间的“武力威胁”,更或王文林被“盗窃陷害”的传闻,都像是相声圈商业化、权力结构重构阶段的一面镜子。 在快速发展的德云社里,元老与新血、创作者与表演者之间的利益张力被放大,而那些曾经并肩奋斗的兄弟,也不得不面对分配、公平与尊严的问题。


打坏公司
郭德纲一路穷过来,对钱太抠门,所以和许多人翻脸,后期已经改了,后来德云社得好处的人不应该忘记这些抗争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