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一位将赴日本旅游的女大学生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这样回答:“政治与她无关,对日本的治安感到放心。”只能说是无语加愤怒! 就在这位女大学生说出 “对日本治安放心” 的同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安全提醒还挂在官网首页,字字句句都是实打实的风险提示。 不是要泼冷水,而是得把真实情况摆出来。日本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地犯罪案件已经连续三年上升,2024 年记录在案的案件超过 73 万起,比前一年多了近 5 个百分点。 更让人不安的是,针对年轻女性的恶性案件正在增加,东京新宿、埼玉市等地,近段时间先后发生了以女性为目标的凶杀案,无辜市民遭遇无差别伤害的新闻也时有出现。 这些不是遥远的传闻,而是发生在近期的真实事件。就在今年 8 月,两名中国籍男子在东京街头被不明身份者持铁棍殴打,头部受重伤。 还有一名 19 岁的中国留学生在大阪街头无端被勒颈,钱包和手机都被抢走。中国驻日使馆专门就这些事件向日本方面提出交涉,要求严惩凶手,同时反复提醒赴日同胞务必提高警惕。 除了人身安全,食品卫生也藏着隐患。日本多地接连发生群体性诺如病毒感染事件,不少人吃完东西后上吐下泻,严重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当地研究机构都说,现在感染性胃肠炎的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近十年同期的最高值。 可能有人会说,哪个国家没点犯罪?但关键是,当风险已经明确显现,甚至官方都出面提醒时,还抱着 “治安放心” 的想法,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中国外交部早就明确建议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理由很直接:当地针对中国游客的恶性事件增多,人身安全难有保障。 更让人费解的是 “政治与我无关” 的说法。旅游确实是个人选择,但身处国际环境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从来都不是和普通游客完全割裂的。 就在不久前,日本有政客公开发表不当言论,加剧了双边关系的紧张氛围。这种情况下,普通游客在海外可能面临的隐性风险,其实是在悄悄上升的。 去过日本的人可能会说,那里街道干净、人们守规矩。确实,日本有它独特的文化和秩序,比如公共场所不能边走边吃,纹身的人可能会被浴场拒绝,送礼不能选狐狸图案。但这些表面的规矩,和真实的治安状况是两回事。 数据不会说谎。2024 年,日本的抢劫案件上升了 18.1%,性犯罪相关案件更是大幅增加,其中强奸及类似行为的案件数量增长了 45.2%,秘密拍摄的案件数量翻了三倍还多。就连日本当地居民,也有超过七成的人觉得,过去十年的公共安全变差了。 咱们出去旅游,图的是开心和安全。可如果出发前连最基本的风险评估都不做,把使馆的提醒当耳旁风,是不是有点对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危险,国家总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风险,盲目出行。 使馆的提醒里写得很清楚,建议赴日同胞避免夜间单独出行,不要去偏僻或治安混乱的地方,还要提前通过 “中国领事 APP” 登记信息,方便紧急情况下联系。这些都是基于真实风险给出的实用建议,不是多余的限制。 旅游自由值得尊重,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了解目的地的真实情况,不是为了阻止谁出行,而是为了让每一次出发都更有保障。毕竟,一场没有安全底线的旅行,再美好也藏着隐患。 你怎么看待这种 “忽视风险赴日旅游” 的选择?如果是你,会在官方反复提醒风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出行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