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日本当局宣布! 11月18日,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明确表态:“近期外汇市场出现极端单边且快速的波动,我们深感忧虑,正以高度紧迫感监控包括投机驱动的过度波动在内的市场动向”。(参考消息) 从现状来看,日元贬值态势较为严峻。日本财务省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日元对美元累计贬值18.7%,在G7国家中贬值幅度最大。 与2013年“安倍经济学”主导的主动贬值不同,此次贬值呈现被动下跌特征。东京外汇市场交易员透露,11月以来日均做空日元交易量达4.2万亿日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印证了片山皋月提及的“投机驱动”问题。 汇率波动的影响可通过具体实例体现,日本90%的能源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液化天然气均价约380美元/吨,当时日元汇率130:1,每吨成本约3.69万日元;当前汇率152:1,每吨成本升至4.77万日元,全年能源进口额外增加支出12.8万亿日元。 这一数值规模较大,日本2025年防卫预算刚突破11万亿日元,能源进口额外支出已超过防卫预算规模。 日元大幅贬值的原因,表面上是日美利率差所致。美联储官网显示,特朗普政府为抑制通胀,2025年已三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75%-6%区间; 日本央行则持续维持-0.1%的负利率,形成显著套利空间,国际资本大规模抛售日元兑换美元。 高市早苗内阁今年9月推出“防卫力强化计划”,将防卫费占GDP比例从1.5%提升至2%,同时宣布采购40架F-35B战斗机、研发国产核潜艇。 资金来源方面,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新发国债规模达52万亿日元,国债余额突破1200万亿日元,为GDP的2.6倍。 这种举债扩军的模式,导致国际投资者对日元资产信心下降,进而抛售日元资产,导致日元汇率承压。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前,军费从1980年的2.4万亿日元增至1990年的4.1万亿日元,导致财政赤字激增,日元汇率在1990-1995年期间暴跌37%,随后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当前高市内阁的扩军力度超过当时,当前局面与当时存在相似性,且叠加了更复杂的地缘因素。 地缘博弈进一步加剧了日元贬值压力。日本防卫省10月发布的《防卫白皮书》将“台海局势”列为“最重要安保课题”,并计划在冲绳新增两个导弹团,部署射程1500公里的12式改进型反舰导弹。 这一立场影响了中日经贸合作,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中日贸易额同比下降12.3%,其中日本对华汽车出口减少21.5%,而汽车业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出口下滑进一步加剧日元贬值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看似受益,实则对日本形成隐性压力,美国国务院官网11月10日发布的《美日同盟共同声明》表面支持日本“提升防卫能力”,实则推动日本采购美国武器。 日本采购40架F-35B的合同金额达230亿美元,支付过程中需大量兑换美元,进一步加剧日元抛售。这种“武器出口换美元”的模式,与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存在相似性,均通过金融手段影响日本经济。 日本已采取汇市干预措施,但效果有限,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已三次实施汇市干预,累计抛售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每次干预后日元仅反弹1-2个点,随后继续下跌。 此次干预与1998年的有效干预存在明显差异——1998年日本联合美国干预时,外汇储备充足率达28%,当前仅为15.3%,且当时无大规模扩军带来的财政压力,干预能力受限。 东盟秘书处11月15日发布的《区域经济展望》指出,日元贬值导致东盟国家对日出口成本上升,1-9月东盟对日贸易逆差扩大47%,泰国、马来西亚已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对日贸易。 澳大利亚也进行了调整,澳联储官网显示,2025年澳元对日元交易中,绑定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从去年的12%提升至27%,反映出市场对日元信用的担忧。 日本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汽车、家电出口是经济主要拉动项,贬值对出口有一定提振作用;2025年日本前三大出口产业为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半导体材料,这些产业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 日元贬值导致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超过出口价格优势,丰田汽车10月财报显示,海外业务利润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印证了这一影响。 后续走势方面,片山皋月的表态更偏向“口头警告”,实际干预空间有限。日本央行内部文件显示,政策制定者正探讨放弃负利率,但这一举措可能导致国债价格下跌,引发财政危机。 国家货币信用最终依赖实体经济与理性政策支撑,依赖军事扩张、依附外部势力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日元此次贬值并非孤立经济现象,而是地缘博弈、财政失衡、军事扩张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日元突然“一边倒”,日本财相担忧 参考消息2025-11-18 1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