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但日本的“底气”,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 这份底气的源头,是刻在历史记忆里的“幸运”。1274年元军三万大军登陆九州,1281年十四万大军携四千艘战船再征,均因台风与补给问题惨败,“神风”从此成为日本的“护国神话”。 二战时美军放弃登陆计划,以两枚核弹结束战争,更让日本坚信本土“不可侵犯”。这种心理延续至今,甚至化作一种民族优越感,影响着其对外战略的底气。 地理是老天爷赏的第一道屏障。中国近海到日本九州的800公里距离,再加上曲折海岸线、复杂地形与多变台风,让远海登陆成为高风险工程,天然形成“海上长城”。 但日本从不止步于“靠天吃饭”。2025年其防卫预算飙升至8.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4%,重点砸向高超声速导弹、卫星星座等“反击能力”领域,野心早已超越单纯防御。 西南诸岛成为防御核心,不仅有“天眼”雷达网全覆盖,更将部署超1000枚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射程从200千米提升至900千米,可兼顾海空目标,再搭配400枚美制“战斧”导弹,构建起密集火力网。 为存放这些武器,日本计划到2035年前新建130座大型弹药库,仅冲绳和鹿儿岛就将新增8座,防御准备不断加码。 真正的“压舱石”还是美日同盟。2025年9月美日“利剑”演习将首次在日本部署“堤丰”中导系统,计划长期化驻扎西南诸岛,与驻日美军的航母打击群、战机部队形成联动。 美方承诺的“核保护伞”,再加上美日与菲律宾等构建的“防御协作网”,让日本觉得有了终极后盾,甚至敢让右翼政客高市早苗放出涉台动武的狠话。 但这份底气背后,裂痕早已显现。高市早苗的言论遭国内一片反对,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言其“越小的狗越爱叫”,多数日本民众不愿卷入冲突,民意分裂削弱了社会凝聚力。 更关键的是,《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如悬顶之剑,日本不断扩军、复活军国主义的举动,已引发国际社会警惕,一旦触碰红线,该条款或将成为合法反制依据。 网友对此热议不休,日本底气真的牢吗话题讨论量超75万。有人说“靠同盟不如靠自己”,也有人认可其防御硬件实力,但多数人认为依赖外部保护终究不可靠。 在我看来,日本的底气是“地理红利+军事投入+同盟背书”的三重叠加,但每一层都暗藏风险。其90%以上的资源依赖海上补给,一旦被封锁便会陷入困境;现代远程精确打击技术,也在不断消解“海洋屏障”的优势。 美日同盟看似坚固,可美国向来以自身利益为先,未来战略重心转移的可能性,让日本的“终极后盾”充满不确定性。 2025年的日本,一边疯狂扩军提升防御硬实力,一边依赖外部同盟寻求安全感,却忽视了民意基础与国际法红线。安全的本质从不是孤注一掷的豪赌,而是敬畏和平、正视现实的理性。若继续在危险边缘试探,再厚的底气也终将被现实击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吉利可汗
夷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