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板块急跌,是退潮还是错杀? 今天新能源板块集体回调,锂电相关个股跌幅尤为明显。 市场情绪迅速转冷,不少人开始担忧:这轮行情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 但短期波动未必代表趋势终结。 拉长时间看,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经历一次“静默重构”。 一方面,储能需求并未退潮。 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攀升,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愈发刚性。 无论是在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还是在海外户储、大储项目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储能的实际应用场景或许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不少产业链企业透露,2025年项目排期相对清晰,交付节奏趋于稳定——这意味着需求端并非断崖式下滑,而是进入更理性、更可持续的增长通道。 另一方面,技术迭代正在打开新空间。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等新路线虽未大规模量产,但已进入工程验证和小批量试产阶段。 部分设备厂商凭借工艺积累,正深度参与下一代电池产线的搭建。 这种“旧产能优化+新产能预埋”的双轨并行,反而可能在未来1–2年形成增量弹性。 另外就是当前市场对价格极其敏感,尤其正负极、电解液等环节的报价波动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但若原材料价格逐步企稳,叠加技术路径日渐明朗,板块情绪有望修复。 更重要的是,在行业洗牌期,真正具备成本控制力、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的企业,反而可能借机扩大份额。 所以,面对大跌,与其盲目恐慌,不如回归本质: 哪些细分领域有真实订单支撑?哪些公司能在技术变革中守住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