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年,努尔哈赤处死长子褚英,立代善为储。可英雄难过美人关,继母的暧昧代善无法拒绝,妻子枕头风,他无法抵抗,最后,活活把皇位给折腾没了。 1615年,努尔哈赤手起刀落,把自己亲儿子——猛将褚英给办了。这一下,权力的真空出现了。努尔哈赤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二儿子,也是当时事实上的长子——代善身上。 没说的,立储!代善成了后金政权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四大贝勒”他排第一。 按理说,这剧本稳了。代善军功赫赫,人称“古英巴图鲁”,在军中威望极高。大哥褚英因为太“刚”,把自己玩死了;代善呢,史书上总说他“谦和”,这不就是完美的继任者吗? 可咱今天得聊点不一样的。战场上的英雄,不代表在“后院”里也是明白人。 代善这皇位,就是被两件看似不起眼的“家务事”给活活折腾没的。 褚英被处死后,代善成了努尔哈赤之下,万人之上。这时候,一个女人开始悄悄向他示好。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爹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 阿巴亥当时也就三十来岁,正值盛年,而努尔哈赤已经年近六十。她得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于是,怪事发生了。阿巴亥开始频繁地给代善送吃的、送东西。不光给代善送,也给四贝勒皇太极送。 咱得说说这俩人的反应,简直就是教科书级的案例: 代善(二贝勒):收了,并且吃了。 皇太极(四贝勒):也收了,但扭头就说这不合规矩,没吃。 你以为这真是一顿饭的事吗?这是要命的政治信号! 当时满洲还残存着“收继婚”的习俗,就是爹死了,儿子可以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母。阿巴亥这么干,就是在提前“投资”,她在暗示代善:老汗王万一哪天不行了,你娶了我,我帮你稳住大妃的势力,咱俩强强联合。 这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换。代善“吃了”,说明他“懂了”,也“同意了”。 可他忘了最关键的一点:你爹还活着呢! 努尔哈赤是何等人物?他一听这事,当场就炸了。你俩在我眼皮子底下就开始勾勾搭搭,这不就是盼着我早点死吗?这顿饭,吃掉的是代善在努尔哈赤心里最后那点“忠厚”的印象。 反观皇太极,多精明。他收下,是给大妃面子;他不吃,是向老爹表明忠心。这一局,代善完败。 如果说“继母事件”是代善政治幼稚病的体现,那接下来这件“家务事”,就彻底暴露了他“拎不清”的致命弱点。 努尔哈赤虽然对代善很失望,但还没到彻底废掉的地步。可代善回家,又出事了。 代善有个儿子叫硕托,是他原配生的。后来他另娶了新欢继妻纳喇氏。这继妻天天吹“枕头风”,说硕托的坏话,想让自己儿子上位。 终于有一天,这继妻搞了个大新闻,她跑去跟代善哭诉,诬告硕托跟代善的另一个小妾有染。 这帽子扣得可太大了。搁现在这就是家庭丑闻,在当时那就是乱伦。 代善是什么反应?他但凡找人查一查,问一问,都行。 可他偏不。他当场大怒,听信了继妻的谗言,拔出刀就要杀掉亲生儿子硕托! 这事闹得太凶,最后又是努尔哈赤亲自下场来“断家务事”。老汗王一查,发现全是那继妻在撒谎。 这一下,努尔哈赤对代善彻底绝望了。 努尔哈赤当时的逻辑,史料记得清清楚楚,他把所有贝勒叫来说: “这样的人,怎么能继承大位?他连家都管不好!听信一个女人的话,就要杀自己的亲儿子。今天他能这么对儿子,明天他当了汗,就能听信谗言,杀掉你们这些亲兄弟!” 这话,就是废储宣言。 一个连自己“后院”都摆不平的人,怎么可能指望他去平衡整个后金国复杂的“八旗共治”? 这两件事,就是压垮代善储君地位的最后两根稻草。 他根本不是“难过美人关”,他是蠢在了“权力关”。 他看不懂继母阿巴亥送饭背后的政治陷阱,以为是艳福,结果是催命符; 他顶不住继妻纳喇氏的枕头风,分不清亲疏好歹,暴露了自己耳根子软、判断力差的致命伤。 努尔哈赤要的接班人,是可以有野心的,也可以是隐忍的,但绝不能是“糊涂”的。 代善,恰恰就是那个“糊涂蛋”。 褚英死后,他被推上C位,手握一副王炸,却被自己后院的两个女人,三言两语,给“诈”得精光。他活活把皇位给折腾没了。 从此,代善在后金政坛彻底边缘化。虽然他还是“大贝勒”,但在努尔哈赤死后,他连争夺汗位的底气都没了,只能灰溜溜地拥立了那个当年“没吃饭”的弟弟——皇太极。 所以说,兄弟们,能打天下是本事,但能管好“后院”,守住人性里的清醒,才是在权力场里活到最后的真功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