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铁道部决定为詹天佑迁坟,未曾想,在挖开詹天佑墓的瞬间,竟看到棺木里流

墨小晗笑说世界 2025-11-18 20:57:20

1982年,铁道部决定为詹天佑迁坟,未曾想,在挖开詹天佑墓的瞬间,竟看到棺木里流出黑水,在场人员顿时愣在原地。 1872年詹天佑才12岁,就被选为首批留美幼童,跟着容闳去了美国。到了那边,先在小学中学念书,1878年考上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攻铁路方向。他回国后没闲着,从基层干起,先在福州船政局实习,然后去天津中国铁路公司当见习生。 1888年,他参与修京奉铁路的滦河大桥,那桥是当时中国第一座钢梁桥,他负责测量和设计,桥长300多米,用了创新的钻探法探底,桥建好后稳稳当当。 1902年,他当上京汉铁路的总工程师助理,帮着修了黄河铁桥,那桥是双层结构,上层走火车,下层过马车,技术上解决了洪水冲刷的问题。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京张铁路,外人说中国人修不了,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他从张家口到北京,全线勘测,路线长200多公里,地形复杂,尤其是关沟段坡度大到33‰,火车爬不上去。 他想出人字形线路,让列车在青龙桥站折返两次,坡度就降下来了。这招简单实用,省了挖长隧道的麻烦。修八达岭隧道时,他用竖井法,从山顶打竖井下去,再从两端和中间同时挖,开了六个工作面,工期缩短一半。 整个工程用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1909年通车,比计划早两年,花的钱也少了两成。这条路不光是交通线,还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铁路的局面,詹天佑也成了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修京张铁路时,手下全是中国人,他边干边教,带出一批工程师团队。比如胡博文、沈崇诲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铁路骨干。1912年民国成立,他当上交通部技监,还帮着修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1919年,他去汉口视察,得病去世,才58岁。 北洋政府给他国葬,用金丝楠木棺材,还注入了甲醛防腐液保遗体。那时候防腐技术就这样,甲醛能防细菌,但长期会跟木头油脂反应。詹天佑一生低调,陪葬品就一枚翡翠帽花,他老婆谭菊珍也只有几件银首饰,没啥值钱的。 墓先在北京海淀万泉庄,1982年铁道部决定迁到青龙桥车站旁,那里是人字形线路的关键点,也好纪念他。迁坟那天,挖开墓,棺材一开,黑水就流出来了,黑乎乎的像墨汁,还带怪味。工作人员一看,愣住了,以为是尸水或渗水。 取样一查,原来是当年注的甲醛跟金丝楠木油脂融合成的胶状物,经过60多年化学反应,就变黑了。遗体保存还行,没腐烂太多。北洋政府防腐用心,但也暴露了技术局限。 迁坟后,新墓建在青龙桥,旁边有他铜像,1922年建的,詹天佑穿西装,手拿图纸,面向铁路。铜像基座刻“詹公天佑之象”,墓碑上写他的生平和贡献。现在高铁从旁边过,老线还在,成了历史景观。

0 阅读:0
墨小晗笑说世界

墨小晗笑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