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了!”安徽宿州,一男子到医院看病,拿到ct报告单后,一下子傻眼了,不是被病情吓到了,而是报告结果赫然写着:“子 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男子当既认为这份报告有假,气得当场找医院讨 说法! 这位男性患者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任何一个人拿到这种基本信息都搞错的报告,难免会怀疑整个检查过程的真实性。院方后续通报确认报告出错,并将涉事医生和科室主任停职调查,承认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质量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但这类错误背后的根源,远不是处理几个人就能彻底解决的。 仔细看事件细节,这份问题报告竟然盖着“宿州市立医院放射专家会诊团队”的章,而且报告医师和审核医师还是同一个人。审核环节形同虚设,所谓的“专家团队”和“双重审核”在现实操作中成了摆设。更值得玩味的是,类似的荒唐事并非头一回发生。就在2023年,四川富顺县一位73岁的男性患者,同样在CT报告上看到了关于自己“子宫”的描述,当时院方的解释是“患者名字像女性,工作人员不细致”。两年间,不同省份,如出一辙的错误,这说明问题具有普遍性,医疗系统内部的质量管控存在巨大漏洞。 这次宿州的事件还有一个背景,患者的CT影像是由蒿沟镇卫生院拍摄,然后通过远程系统传给宿州市立医院的专家团队出报告。这种“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模式本意是优化医疗资源,但衔接不畅、责任心缺失,反而可能放大错误。合作卫生院也因此事终止了与市立医院的合作,这对区域医疗协作是一个打击。 深层来看,这类错误暴露了一些医疗机构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忽略了最基础的质量管理。宿州市立医院是当地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理应成为标杆。发生如此低级的失误,损害的是患者对整个医疗系统的信任。医院除了道歉和内部处理,更需要思考如何扎紧制度的篱笆,让每一份报告都经过真正负责任的核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