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活动因担心薛剑人身安全被迫叫停,并非偶然,反映出中日关系紧张局势! 原定于11月17日在广岛举行的中日友好活动,因担心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人身安全,会受到日本极右翼分子的威胁,被迫叫停。11月18日,再有一场中日友好活动,也因同样的顾虑而取消。 两场原本可以增进两国人民友好的活动,却因极端分子而取消,实在令人遗憾,但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这竟然成了中日友好交流的“先例”。 这两场友好活动的取消,最直接的原因是担心薛剑总领事的人身安全会受到极右翼分子的威胁,而安全顾虑一旦涉及到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就不能不“叫停”了。 薛剑总领事之所以会遭到极右翼分子的敌意,完全是因为他在涉台问题上,强有力地反击了日方部分政客的挑衅。这种反击不仅体现在言辞上,还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薛剑总领事刚刚抵达日本,就以强硬姿态捍卫东方大国原则,随即就遭到了日本极右翼分子的“盯梢”,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也遭到了恶语相向和恐吓。 本来中日两国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友好往来,但极端分子偏偏要制造麻烦。两场活动的取消,不仅是对极端分子的“乖乖叫停”,更是对他们的“无奈回应”。 友好交流,总要有个安全保障。日本不能任由极端分子四处“兴风作浪”,破坏两国人民的友好基础。 甚至可以说,取消这两场友好活动的直接后果,是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按理说,任何国家都应当为来自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而不应让极端分子得逞。但日本偏偏做了,而且做得还如此“痛快”,这难免会给其他国家一个不好的印象:来日发展的外交人员,小心点,日本的极端分子太可恶! 日本现在不但没有反省之心,反而还将责任推到东方大国头上,说是东方大国单方面取消了这两场活动。东方大国当然不可能单方面取消,但如果东方大国不取消,这位总领事的安全又如何保障呢? 现在就看日本方面能不能吸取教训,加强对极右翼分子的监管,保护好驻日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中日外交争议 中日高层 中日主权争端 中日历史纠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