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想不到,日本敢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张学良想不到,日本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想不到,日本敢于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 罗斯福也没有想到,日本敢于偷袭珍珠港,入侵美国本土; 日本这种赌徒式的冒险主义简直刻进了骨子里,不管对手实力多强,只要看到一丝可乘之机,就敢提着刀往上冲,完全不管后果。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偷袭北洋水师的“济远”“广乙”两舰,还悍然击沉了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硬是把战争挑了起来。 他们赌的就是清朝的软弱无能,赌的就是北洋水师外强中干,结果还真让他们赌赢了,这场胜利更让日本尝到了偷袭的甜头,把这种手段当成了制胜法宝。 到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同样没料到,区区一万多关东军,敢对二十多万东北军动手。 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附近炸了一段南满铁路,就栽赃是中国军队所为,连夜偷袭北大营。 东北军的装备和人数都占绝对优势,可在不抵抗政策下节节败退,日军短短四个多月就吞下了128万平方公里的东北,这片土地相当于日本本土的3.5倍,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日本这次赌的就是张学良不敢反抗,赌的就是国际社会只会口头谴责,他们根本没有十足把握能占领整个东北,纯粹是靠着一股蛮劲和偷袭的突然性,实现了以小博大的野心。 七七卢沟桥事变更是离谱,驻丰台的日军连续搞所谓“军事演习”,深夜突然说有士兵失踪,硬要闯进宛平县城搜查,被拒绝后就直接开火偷袭。 当时华北的中国军队数量远超日军,可日本就是敢找个蹩脚的借口就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们赌的是能速战速决,赌的是中国军队抵挡不住他们的攻势,这种毫无道理的挑衅,本质上就是一场豪赌,把整个国家的命运押在了偷袭的成功率上。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是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怎么也想不到,日本竟然敢招惹工业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 1939年美国的GDP高达910亿美元,而日本只有可怜的283亿美元,钢铁产量美国是4789万吨,日本连1000万吨都不到,石油、金属等战略资源更是差得没边。 日本海军虽然航母数量不少,总吨位能跟美国掰掰手腕,但他们心里清楚,长期战争根本耗不过美国,可还是策划了这场惊天偷袭。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航母舰载机突然袭击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他们赌的是一击致命,赌的是美国会因为恐惧而妥协,却忘了美国的工业机器一旦开动,根本不是他们能扛得住的。 后来美国造航母跟下饺子一样,17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加124艘护航航母,把日本海军按在地上摩擦,可即便如此,日本当初那份不管不顾的赌性,还是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 其实这根本不是偶然,日本早就把偷袭当成了常规操作,日俄战争时就不宣而战,深夜偷袭停泊在旅顺的俄舰;诺门罕战争时,明明知道苏联军事实力强悍,还是敢以边界问题为借口主动挑衅。 他们信奉武士道精神,觉得冒险偷袭是勇敢的表现,完全不管实力差距有多大,也不管有没有十足把握,只要能占到便宜就敢干。 这种本性几千年来就没变过,从古代的倭寇袭扰,到近代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日本始终扮演着赌徒的角色,仗着偷袭的突然性,专挑对手防备薄弱的时候下手。 他们从来不会权衡利弊后再行动,而是被贪婪和野心驱使,觉得只要敢赌就能赢,哪怕最后输得一败涂地,下次还是会重蹈覆辙。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冒险基因和偷袭本性,从来都没消失过,不管时代怎么变,对这样的对手,确实不得不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