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问道:“侄儿,能不能给我弄30

武某人 2025-11-18 17:22:17

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问道:“侄儿,能不能给我弄300发子弹。” 王云蓬听到这句话时,筷子停在半空。他的姑母平日谨慎,从未问过任何和军火有关的事情,这一句突然冒出来,让他心里直冒冷汗。他盯着姑母看了几秒,最终扶着桌沿站起来,声音提高:“你这是往火坑里跳,你知道吗?” 老太太却没有躲闪,说:“我问你一句,你答不答应?”这一顿饭,让王云蓬彻底卷进一件他从未想过的事。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几个星期前说起。 在那个冬天,山东一支抗日游击队弹药已快用尽,队里讨论多次,决定找一位与伪军有亲戚关系的人设法弄些补给。负责外联的同志想到了马宗英,她在村里颇有人缘,做事稳当,关键是有个侄子在伪军队伍里当小头目。 马宗英知道任务风险极大,可她答应得很干脆。商量后,她决定以家宴为理由把侄子叫来。那顿饭,她准备得十分丰盛,想让侄子放松戒心。 几杯酒下肚后,两人说到村里近况。她见侄子情绪略松,低声问出那句关键的话。王云蓬当时差点掀桌,他压着声音问她:“给谁?”她平静说:“给八路军,他们撑不住了。” 这句话把他逼到选择边缘。王云蓬虽然身在伪军,但从未主动迫害百姓,他清楚姑母的性格,更明白这事若泄露,她会被日伪抓走。他沉默很久,最后捧起酒杯一口喝干,说了句:“我尽力。” 为了弄到那批弹药,他盯上了上级魏洪展。他自己职务不高,接触不到军火。几天里,他先后请魏洪展吃饭、喝酒,还送了几样小礼物。一次酒席上,他装作抱怨:“弟兄们弹药少,碰到突查都怕挨骂。”魏洪展酒意上来,被激起虚荣心,当场说:“明天我去申请一批弹药,你自己看着分。” 第二天,王云蓬跟着去了军需处。他故意拖延装卸,在没人注意时把三百发子弹悄悄运走。之后,他找了一个偏僻的屋子,把子弹按约定封好,约马宗英来取。 那天的会面,两人都说得很少。她把袋子抱在怀里,感谢也没多讲。王云蓬提醒她:“过城门要小心,千万别走快。”她点头离去。 马宗英把弹药压在竹筐底,上面堆满热馒头,推着小车往城外走。伪军在城口检查,她心里紧绷,却保持平常语气跟守门老熟人说:“给家里送馒头。”那人随手翻几下馒头,闻了闻蒸气味,挥手让她过去。她没敢停,出了城才通知游击队来接应。 那三百发子弹,分到战士手里后,缓解了前线紧张局面。队里后来开会时,不少人说这批子弹来的及时。 王云蓬继续在伪军岗位混着,他没有在队里升职记录,也没有进一步参与迫害百姓的行为。他后来回想那顿饭时,说最怕的一刻,是担心姑母出事。 马宗英凭借那次成功,继续承担联络与运送任务。她利用赶集卖馒头的身份观察敌情,把消息送给游击队,还多次协助转移被抓同志。抗战结束后,她回村继续卖馒头养家。多年后,山东省给她授予“山东红嫂”称号,肯定她的贡献。 她直到晚年,也未对外夸耀当年的事,只说那是“该做的”,没有别的想法。

0 阅读:67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