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直接了,周锡玮当着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的面说“国民党有几个党主席实在是懦弱!”注意关键词:几个党主席、懦弱。 萧旭岑急着用 “路线不够清晰” 打圆场?纯属自欺欺人,国民党哪里是路线不清,分明是骨头太软,遇到事儿就缩,见了硬茬就躲。 这种懦弱不是某个人的毛病,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是渗进制度里的顽疾,在两岸关系、党内斗争、舆论交锋的各个战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让人窝火的戏。 就说两岸议题这张牌,本来是国民党的看家本领,结果被历任党主席打得稀烂。“九二共识” 四个字,本该是立场坚定的定心丸,却被他们当成了怕烫手的山芋。 马英九时期明明握着两岸和平发展的好局面,面对民进党泼来的 “卖台” 脏水,不敢正面硬刚,反而吓得赶紧缩回去,宁愿把 “九二共识” 说得模棱两可,也不敢大声喊出 “一中” 核心,生怕得罪了少数中间选民。 朱立伦还有意思,好不容易鼓勇气提了个 “一中同表”,本想把共识讲得更明白,结果民进党一骂 “亲中卖台”,党内保守派一施压,他立马就怂了。没过多久就改口 “还是一中各表”,硬生生把一次主动出击,变成了自打脸的退缩。 到了江启臣当主席,干脆把 “九二共识” 都藏着掖着,对外只敢谈 “两岸和平”,连核心立场都不敢亮,生怕被民进党抓着把柄攻击。 党内的派系斗争,更是把 “懦弱” 两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国民党的党主席选举,从来不是选谁有魄力、谁能做事,而是选谁能平衡派系、谁不得罪人。连战当主席时,为了拉拢宋楚瑜的势力,明明知道有些派系在拖后腿,也不敢动; 吴敦义上位后,眼里只有马英九系和本土派的平衡,改革喊了半天,最后只改了点皮毛,稍微触及核心利益就赶紧停手,生怕自己位置不保。 朱立伦第二次当主席,遇上侯友宜和郭台铭抢大选名额,他的操作更是让人看不懂。既不敢硬气表态支持谁,也不敢拿出魄力整合,反而天天当 “和事佬”,想着 “两边都不得罪”。 结果呢?郭台铭带票出走,侯友宜孤军奋战,“非绿联盟” 彻底分裂,2024 年大选眼睁睁看着民进党继续执政。这种 “怕得罪人” 的懦弱,最后得罪的是整个党,是所有盼着改变的支持者。 在舆论战场上,国民党是怂得没底线。民进党靠着网军和控制的媒体,天天给国民党扣 “卖台”“亲中” 的帽子,造谣抹黑从来没停过。可国民党的历任党主席,只会被动防守,只会喊 “我们没有”, 从来不敢主动出击。民进党通过 “反渗透法”,明摆着是打压国民党的两岸路线,他们只敢在 “立法院” 象征性反对一下,连街头抗议都不敢组织,怕被说成 “破坏稳定”。 最讽刺的是,国民党的懦弱还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明明党内有不少有想法、有魄力的年轻人,却被 “资深者优先” 的潜规则压得喘不过气。想推动革新?怕得罪老一辈;想亮明立场?怕被派系排挤。 久而久之,年轻党员要么被磨平了棱角,要么干脆退出,导致国民党 35 岁以下党员占比还不到 15%,全是一群老人守着老规矩,越守越怂,越怂越输。 萧旭岑说 “路线不够清晰”,纯属找借口。国民党不是没有好路线,而是没有敢坚持路线的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敢抓住机会的魄力。 从马英九的 “怕被扣红帽”,到朱立伦的 “不敢得罪派系”,再到江启臣的 “怕丢中间选民”,历任党主席都把 “不犯错” 当成最高准则,把 “懦弱” 当成自保的法宝。 可政治场上,越怕事越出事,越懦弱越被动。国民党丢了执政权,丢了基本盘,丢了年轻人的支持,根源就在这深入骨髓的懦弱里。 不敢坚持立场,所以在两岸议题上失去信任;不敢打破派系,所以在党内改革上毫无进展;不敢舆论反击,所以在抹黑攻击下节节败退;不敢培养新人,所以在时代变革中逐渐落伍。 周锡玮的怒斥,不是对某个人的不满,是对这种 “怂到底” 的政治生态的绝望,是对百年老党 “烂泥扶不上墙” 的痛心。 现在民进党执政问题一堆,台湾民众盼着改变的声音越来越大,可国民党如果还改不了懦弱的毛病,还抱着 “怕得罪人”“不犯错” 的想法,就算有再多机会,也抓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