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日挑衅后威逼中国签稀土协议,凭啥? 前脚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挑衅言论,搅乱地区局势;后脚美国财长贝森特就趁火打劫,对中国抛出“最后通牒”,要求11月底前签署稀土供应协议,还大放厥词“不签就报复”。这一番操作,看似嚣张跋扈,实则暴露了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深深焦虑,背后的博弈更是暗流涌动,让人不禁要问:美国究竟凭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地威逼中国? 美国“霸王硬上弓”,到底急什么? 贝森特要求中国恢复2025年4月前的自由交易政策,直白点说,就是美国要多少稀土,中国就得供多少,甚至还要求中国大批量采购美国大豆,以弥补美国种植户因贸易战造成的损失。若中国不答应,美国便威胁要实施严厉制裁。这种近乎“霸王条款”的要求,其背后是美国对稀土资源的极度依赖。 稀土,这个看似普通的矿产,实则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军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诸多高端武器,像导弹、雷达、F - 35战斗机等,都离不开稀土的支持。尽管美国此前一直扬言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特朗普甚至吹嘘“一年后美国稀土多到用不完”,但现实却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本土稀土开采和加工能力严重不足,想要建立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专家预估最少也得五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美国的军工产业、科技发展都等不起,所以只能回过头来求中国。 美国“威胁”牌,真能吓到中国? 美国的“威胁报复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招数,从过往的贸易战中就能看出,美国所谓的报复手段不过是“纸老虎”。就拿加征关税来说,美国曾多次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结果不仅没能让中国屈服,反而让美国国内物价飞涨,企业成本大增,消费者怨声载道。美国农民也深受其害,因为中国减少了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美国豆农损失惨重,农产品积压严重。 再说技术封锁,美国以为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就能遏制中国发展,可事实是,中国在被封锁的领域反而激发了自主创新的决心和能力。在5G通信、高铁等领域,中国不仅实现了突破,还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美国想用这老一套来威逼中国签署稀土协议,无疑是痴人说梦。 中国坚守底线,博弈中彰显大国底气 面对美国的无理要求和威胁,中国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中国对稀土进行出口管制,并非针对美国,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责任的考量。中国专门发表了稀土出口管制白皮书,明确表示对稀土进行出口管制,主要是为了防止稀土当中的中重稀土以及稀土磁铁被运用到军事领域,避免造成大规模杀伤,维护人类和平。同时,中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稀土使用溯源机制,企业按需申请,不许囤货,确保稀土资源合理利用。 在贸易方面,中国采购大豆等农产品是基于市场行为,谁的质量好、价格合适就买谁的。美国想把贸易政治化,用大豆来捆绑稀土协议,这是对市场规则的破坏,中国自然不会答应。 美国在日本挑衅后趁火打劫,威逼中国签署稀土协议,这种霸权行径注定不会得逞。在这场稀土博弈中,中国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合理的政策以及坚定的立场,展现出大国的底气。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威胁与压迫。美国若想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就该摒弃霸权思维,以平等姿态与中国进行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这才是共赢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