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5年开展的全国性调研覆盖了华东、华北、华南等7个省份的8526名未成年人,通过分层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人工智能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渗透现状。数据显示,63.7%的受访者曾使用过各类AI应用,其中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率高达41.2%。值得注意的是,在频繁使用者中,23.4%的青少年表现出明显的"AI依赖综合征"——面对问题时首选求助AI而非自主思考;另有21.8%形成"虚拟社交偏好",在人际交往中选择与AI对话而非真实互动;更令人担忧的是,约22.6%的受访者因长期人机交互出现了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等焦虑症状。这些现象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三大隐忧:首先是认知层面的"思维惰化",AI的即时应答特性正在侵蚀青少年的深度思考能力;其次是社交能力的"数字退化",过度沉浸人机对话导致情感共情力下降;最后是心理依赖形成的"科技茧房",部分青少年已陷入"离开AI就焦虑"的恶性循环。这种技术异化现象警示我们,当AI从工具异化为"思维拐杖"时,可能正在重塑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和社交模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5年开展的全国性调研覆盖了华东、华北、华南等7个省份的8
麟开祥趾
2025-11-18 15:1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