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理解日本高官抵京为啥不说话了? 不是故意摆架子, 也不是记者问题太无聊,而是 高市早苗之前在台湾问题上瞎说话,中方都抗议好几次了,现在金井来解释“没改变涉台立场”,可之前的话都传出去了,记者一问他,他哪敢随便接话? 12月3日,金井翔太一下飞机就被中方接机人员“安排”走特殊通道,现场连日本记者都没放近,外媒调侃:这叫“静音模式”,据共同社统计,日方近半年因涉台言论被中方点名已达7次,平均每月一次,再嘴硬就得买返程票。 高市早苗8月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话音未落,日本车企在华销量次月跌9.2%,损失约1600亿日元,丰田在华工厂直接放“高温假”缓冲库存,金井此行带的任务单里,汽车产业救援排第一,说话自然得把拉链拉满。 更尴尬的是,日方想谈福岛水产品解禁,可中国海关10月数据显示,日输华食品总额同比再降24%,扇贝库存压到明年3月,渔民在北海道街头抗议,岸田支持率跌破38%,金井哪还敢在镜头前放一句“台海”。 美媒同一天爆料,五角大楼已向日收取“驻日经费”新账单,2027年前再涨120亿美元,等于把“安保”做成VIP会员,日本政客对外嘴硬,对内得算账:真把中日贸易7500亿美元当筹码,美国可不会替报销。 大国过招,嗓门大不如算盘精,市场、供应链、民心都在投票,嘴上一时爽,钱包长久疼,历史反复证明:把邻居当牌打,最后自己成牌桌。 真正的稳压器是把经济纽带攥紧,让选票和利润替和平说话,比任何外交辞令都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