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来两个消息,国内还没啥反应,国外已经炸锅。 一个消息:神舟二十号被撞出裂纹

冷紫叶 2025-11-17 12:09:01

国内传来两个消息,国内还没啥反应,国外已经炸锅。 一个消息:神舟二十号被撞出裂纹,航天员改乘二十一号返航,9天就把问题解决。 第二个消息:阿里刚传出千问计划,美国就开始“下黑手”。 先说说太空那档子事,11月5号本来该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回家的日子,结果突然推迟了,后来大家才知道,飞船返回舱的舷窗玻璃被太空里的小碎片撞出了细纹。 这事儿要是搁别的国家,估计得乱成一锅粥,太空里的小碎片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地球轨道上1厘米以上的碎片就有上百万个,毫米级的更是多到数不清,撞一下就能造成大麻烦。 但咱们这儿没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当天就说了在评估风险,然后有条不紊地启动应急预案。等到11月14号,神舟二十一号就带着三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顺利落地了。从发现问题到航天员安全回家,满打满算也就9天时间。 国内网友看了也就随口评两句“稳”“常规操作”,毕竟这些年神舟飞船一次接一次成功,天宫空间站也早成了太空常客,大家对这种应急处理能力已经见怪不怪了。 航天员陈冬落地后说“很踏实”,这话简直说出了大伙的心声,就连航天专家都只是平静解释,这是“打一备一”的备份机制起了作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常年有待命飞船,8.5天就能紧急发射。 国外那边可就不一样了,英国天空新闻网专门发了长文,说这事儿彻底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时代的硬实力,阿塞拜疆的媒体直接感慨,中国正在一步步巩固自己的太空地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还扒出中国空间站已经和50多个国家签了近200份合作协议,连巴基斯坦航天员都在选拔中,暗戳戳说这是“太空外交”的大动作。有个外国天体物理学家直言,等国际空间站2030年退役,中国空间站可能就是太空中唯一的“家”了,这话在国外论坛里引来了一堆讨论。 这边航天的事儿刚尘埃落定,阿里的千问计划又冒了出来,11月14号消息刚透出去,说是要推对标ChatGPT的AI助手,还走开源路线。国内网友也就当是科技圈又多了个新玩家,毕竟这些年AI领域的突破实在不少,没太当稀奇事。 美国那边的反应快得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第二天《金融时报》就报道,白宫直接放话,说阿里这事儿“危及美国安全”,还扯出了“协助军方”的说法。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马上怼了回去,说这纯属歪曲事实,咱们早就在完善法规保护数据安全了。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今年6月美国国会就有人提了个“无敌对AI法案”,想禁止联邦机构用中国的AI模型。谷歌前CEO施密特前段时间还在播客里叹气,说中国的开源AI模型不要钱,美国的闭源模型成本高,最后好多国家可能都得用中国的。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阿里千问一出来,等于直接戳中了美国的焦虑点。 国外科技圈这会儿正炸锅呢,硅谷的论坛里全是讨论,有人说中国AI这步棋走得太狠,开源模式能抢下一大片市场。还有人翻出之前美国限制芯片出口的旧账,说这是倒逼中国走出了自己的路。 反观国内,大家该干嘛干嘛,毕竟从航天到AI,这些年咱们突破的技术瓶颈太多了,早就习惯了这种“闷声干大事”的节奏。 这俩事儿凑一块儿看特有意思,神舟二十号那裂纹,照出的是中国航天几十年攒下的底气,应急机制熟得像开水煮面条,自然没人慌。阿里千问引出来的风波,暴露的是美国对技术优势旁落的紧张。 国外吵得越凶,越说明他们没适应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咱们这边呢,航天人还在琢磨神舟二十二号的发射,科技公司忙着完善AI模型,普通人淡定围观。不是没反应,是这种级别的突破,已经慢慢变成了常态。等到哪天国外不炸锅了,那才是真的习惯了中国站在前列的样子。

0 阅读:46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