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而美国人

依秋聊趣 2025-11-17 11:20:02

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而美国人却用了超过3000本著作来评价这场战争,将中国志愿军的英勇作战视为壮举,言外之意说,美国人是被打服了,这场战争是中国崛起之战。 这场战争,确实是中国从百年沉沦里真正站起来的崛起之战。1950年美军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那嚣张气焰简直没边了,当着记者的面就喊“鸭绿江不是中朝边界”,这明摆着是不把中国的边境当回事。 更狠的是,第七舰队直接开进台湾海峡封锁台海,南边的门户被人攥住,北边的美军都快把炮口架到鸭绿江边了,这时候要是不出兵,跟当年清末看着列强瓜分国土有啥区别?总不能等着美军真把战火烧到东北,再重演一次“九一八”吧? 可那会儿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说出来能让人捏把汗,美军一个步兵师光各种火炮就有320多门,大到155毫米榴弹炮,小到迫击炮,密密麻麻能把阵地炸成筛子;咱们志愿军一个师撑死了也就36门炮,还大多是抗战时期缴获的老古董,有的炮管都快磨平了。 天上更没法比,美军光是投入朝鲜的飞机就有1100多架,每天跟苍蝇似的在阵地上空盘旋,想炸哪儿就炸哪儿;咱们志愿军初期能上天的飞机只有10来架,还是苏联帮忙凑的,飞行员大多只练了几十个小时。 可他们忘了,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以弱胜强”。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就给了美军一个下马威。 1950年11月,在云山地区,咱们39军遇上了美军号称“开国元勋师”的骑兵第一师——这支部队在美军里可是响当当的王牌,从独立战争就没吃过啥大亏。结果志愿军战士借着夜色摸进阵地,用手榴弹、爆破筒跟美军的坦克硬拼,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这一仗下来,美军骑兵第一师损失了1800多人,还丢了20多辆坦克、100多门火炮,连师旗都差点被缴获。 真正让美军记住中国军人的,是第二次战役里的长津湖之战。那会儿朝鲜半岛零下四十度,冷到钢笔墨水都能冻成冰,钢枪握在手里能粘掉一层皮。 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趴在雪地里埋伏,很多人因为没来得及换防寒服,冻得浑身僵硬,最后变成了一个个“冰雕”——有的战士手指还扣在扳机上,眼睛盯着敌人来的方向,连姿势都没变。 就是这样一支“冻僵的军队”,硬是把美军王牌陆战一师逼得一路南逃。陆战一师是美军的精锐,参加过二战瓜岛战役,从来没这么狼狈过,这场仗下来,他们损失了1.1万多人,连随身携带的重型装备都扔了不少。 这些仗打下来,美军是真的被打服了。他们后来出了3000多本著作讲这场战争,不是为了抹黑,而是实打实的佩服。有本书里写:“中国士兵好像天生就会打仗,他们熟悉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我们在他们眼里就像透明的,只能被动挨打。” 这话没说错,志愿军靠的不是钢多,是“气”多——是保家卫国的决心,是不服输的劲头。 1953年停战签字的时候,“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低着头说:“我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我感到羞耻。”这话听着解气,可背后是19.7万志愿军战士的牺牲换来的——他们中有的才十几岁,有的家里还有老母亲,可他们为了国家,把命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这场战争的意义,远不止把美军赶回三八线那么简单。新中国成立初期,没几个国家承认我们,连苏联都觉得咱们“弱不禁风”,可打完这仗,苏联立马送来150多个工程项目援助,帮我们搞工业化——这不是同情,是尊重,是怕了。 法国、德国这些西方国家也开始偷偷和我们接触,毕竟谁都不敢轻视一个能打败美军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人的自信心打回来了。从1840年到1949年,咱们输了一百多年,抬不起头来,可抗美援朝一仗,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站着了,再也不是任人欺负的“东亚病夫”。 现在咱们能安安稳稳搞发展,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能让别人不敢随便欺负,都得感谢当年那些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 他们用血肉之躯给我们铺出了崛起的道路,这场战争,不是简单的胜利,是新中国的“成人礼”——从此之后,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而是能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说话的大国。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会用3000多本书来写这场战争,会把志愿军的英勇视为壮举——因为他们是真的被打服了,而我们,是真的靠这场战争,从百年沉沦里,真正站了起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