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诈骗分子让受害者写检讨书】韩国今年语音电诈损失超1万亿韩元韩国语音电诈损失创新高当地时间11月15日,韩国警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韩国境内因语音诈骗造成的损失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警方表示,以“封闭式心理操控”为特点的新型诈骗手法,是导致损失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韩国共发生19972起语音诈骗案件,累计损失达1056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由于今年尚余近两个月,相关损失金额可能会继续攀升。尽管案件数量已从2021年的30982起降至今年不足2万起,但单案平均损失却从249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飙升至529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增幅超过一倍。 冒充检察官者会以“你涉及刑事案件”相威胁;冒充韩国金融监督院(韩国政府机构)职员的人则声称“你的身份信息被冒用、造成重大损失”,并以“我会帮你证明你是受害者,而不是嫌疑人”为诱导话术。此外,诈骗分子还会以“因你的疏忽造成巨大损害,需要提交一份检讨书”为由,进一步抓住受害者心理弱点。 在层层设计的精密剧本下,诈骗组织不仅套走受害者的现有资产,还诱导其以住房认购额度等作为抵押贷款,进一步扩大损失。即便受害者的资产已被全部转移,犯罪分子仍会继续施压,声称“为验证你是受害者,需要向法院缴纳保证金”,并要求受害者向家人或熟人借款汇入指定账户,使其陷入更深骗局。 数据还显示,这类诈骗的受害者中约52%为20~30多岁的年轻人。尤其是在损失金额超过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万元)的高额受害者中,20~30岁年轻人比例从2024年下半年的17%翻倍至今年5月至7月的34%。 警方分析称,年轻人占比偏高,与其个人信息管理习惯和金融行为模式直接相关。相较其他年龄层,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更频繁公开个人动态,使其更容易被诈骗组织利用这些信息编造针对性的诈骗情境。同时,年轻族群更熟悉非面对面的线上金融环境,且活跃于虚拟资产投资领域,这也成为电诈损失持续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