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1月13日报道:“芬兰国防部长哈卡宁说,中国大力资助俄罗斯参与俄乌战争,提升了对欧洲的安全威胁,也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构成挑战。” 先说说这位芬兰防长的“逻辑链”。他大概觉得,中俄关系紧密,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又是俄罗斯能源的重要买家,所以中国就得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背锅”。 可这逻辑,跟说“你买了邻居家的菜,就得为他打架负责”有啥区别?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啥时候成了“军事资助”了? 中国外交部早就说过,咱们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保持中立,不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军民两用物资也严格管控。芬兰防长这番话,要么是信息滞后,要么就是故意带节奏。 再瞅瞅俄乌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在战场上确实需要武器装备,但中国要是真想“资助”,早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美国代表曾在联合国大会上阴阳怪气,说“如果中国真给俄罗斯军援,战局早不是这样了”。这话听着像指责,其实反倒是给中国“正名”——中国要是真插手,战局早变了,可咱们压根没那意思。 俄罗斯现在用的武器,大部分是自产的,或者从伊朗、朝鲜等国进口的,跟中国八竿子打不着。芬兰防长非要把中国扯进来,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再说说芬兰自己的立场。芬兰作为北约新成员,这几年对俄罗斯的态度那叫一个“硬气”。先是砸28亿欧元援乌,又计划把国防预算提到GDP的5%,比德国、法国这些欧洲大国还高。 芬兰防长这番话,表面是“警告中国”,实则是给北约递投名状——看,我芬兰多积极,连中国都敢怼! 可问题是,芬兰自己跟俄罗斯挨着,历史上没少被俄罗斯“教育”,现在借着北约的势,想当反俄急先锋,这算盘打得倒是精,可别忘了,北极圈的风大,别把自己吹感冒了。 还有更搞笑的。芬兰防长一边说中国“资助俄罗斯”,一边又扯上印太地区,说什么“在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对遏制中国至关重要”。这逻辑跳跃得,比芬兰的极光还炫目。 中国在印太地区搞的是合作共赢,跟东盟签友好条约,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跟芬兰的“反俄联盟”有啥关系?芬兰这是想当北约的“桥头堡”,还是想当美国的“马前卒”?不管咋说,把中国拉进俄乌冲突的浑水,还扯上印太,这脑洞开得有点大。 再看看国际社会的反应。北约之前也炒过“中国援俄”的论调,结果被中方一顿驳斥,灰头土脸。美国更是老调重弹,从国务卿到防长,从财长到驻华大使,轮番上阵,结果呢? 中国该贸易贸易,该合作合作,压根没理他们那一套。芬兰防长现在跳出来,不过是北约阵营里的又一个“复读机”,没啥新意,也没啥说服力。 最关键的是,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始终如一: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中国不是冲突的制造者,也不是受益者,更不会从战争中渔利。 咱们派特使穿梭外交,提“六点共识”,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和谈,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比芬兰防长的空口白牙有分量多了。 芬兰要是真想为欧洲安全做贡献,不如学学中国,少点对抗,多点对话,别整天想着怎么“遏制”这个、“挑战”那个。 说到底,芬兰防长的这番话,暴露的是北约阵营的焦虑。俄乌冲突拖了这么久,西方对乌援助的热情在下降,俄罗斯虽然经济压力大,但战场态势没崩。 北约想通过炒作“中国援俄”来转移视线,给乌克兰打气,同时离间中俄关系。可中国不吃这一套,中俄关系基于共同利益和战略互信,不是几句挑拨就能动摇的。 芬兰作为北约新成员,与其跟着美国瞎起哄,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在欧洲安全架构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别成了别人的棋子还不自知。 最后说句实在的,中国的发展靠的是14亿人的团结奋斗,靠的是越来越强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靠的是守护每一寸国土、坚持民族统一的担当。 芬兰防长要是真关心欧洲安全,不如先管管自己国内的事——芬兰国内对援乌的支持率在下降,民众对战争的厌倦情绪在上升,这时候还跟着北约瞎折腾,小心后院起火。 中国有句老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芬兰要是真想跟中国谈“安全威胁”,不如先看看自己都干了些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