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离谱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真把兵棋当桌游玩了。台海军前司令陈永康主持的一个台海兵推中表示,解放军若想登陆台湾,完成武力统一,不似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2023年的台海兵推,如今又被搬上台面,成了2025年台湾媒体口中的“战略宝典”。 推演由台海军前司令陈永康主导,名字起得不小,“区域安全兵推”,结果摆出来的内容,却像是台军高层自己写的安慰剂剧本。 设定的时间是2027年,说解放军要集结60万人在北部登陆,还顺带考虑攻击澎湖,但推演的结论却是:“登陆很难”、“台军能挡”。是不是太小看了现代战争的进化速度? 说是自然地形复杂,人工障碍密布,西岸滩头变成了“红色禁区”。 消波块、渔网、风电塔、反坦克壕、爆破带,一口气堆上去,仿佛只要堆得够多,就能把解放军挡在岸外。 可问题是,这不是上世纪的诺曼底登陆,更不是打仗靠人海堆的旧剧本。现实是,解放军的立体登陆战术早就不靠“正面硬冲”了。 央视早在2025年年中就曝光了新型无人破障艇,能在战前就清理滩头障碍; 直升机与无人机协同空降绕后,已经是常态演练科目;重装空投突击滩头,也早不是实验室里的模型。 陈永康他们推演时还在讨论“登陆难不难”,现实却已经在演练“怎么不登陆也能打穿防线”了。 而所谓的“分布式指挥”和“非对称作战”概念,被包装得像是乌克兰模式的再版。 可问题是,乌克兰有美国和北约实打实的后勤支撑,有东欧陆桥和波兰通道作为后方,而台湾呢? 菲律宾优先撤侨,日本70%民众反战,连美军在推演里都被算出“生存率不足15%”,这还怎么打? 更离谱的是,美国在2025年10月底刚刚在黄岩岛出事,“尼米兹”号航母差点撞上解放军舰只,事后还在马来西亚悄悄和中国谈判,说要把芬太尼合作和关税脱钩。 这就是兵推里幻想的“强力支援”?现实是,美国政坛已经开始对台海问题做“成本收益分析”了,一旦台湾越线主动挑衅,美方可能连借口都懒得找。 日本那边更是“嘴上支持,身体老实”。兵推里拉上岩崎茂当顾问,看起来是要借点东洋经验,可日本宪法写得明明白白,自卫队出境参战得先过国会。 冲绳民众七成反战,就算岸田文雄再怎么“安保升级”,也不可能对台海开绿灯。台军这场兵推里想象的国际联盟,现实中连微信群都凑不齐。 而台湾内部的情况,兵推里一句也没敢多提。 2024年志愿兵提前退役4066人,创了历史新高;2025年赖清德高喊“以武谋独”,却连虎尾镇的导弹部署都被民众抗议。 岛内反战声音越来越大,兵推却还在幻想全民皆兵的场面,是哪来的自信? 更讽刺的是,经济数据明摆着:2024年两岸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台积电在大陆的订单排到明年,而大陆也在加速扶持中芯国际,部分产能已经替代成功。 如果真打起来,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别人,就是台湾本地的电子业。“精准断供”不是口号,那是经济战的第一颗子弹。 大陆这边,军事演训早就成了常态。10月刚刚在南海、黄海、北部湾三线划禁航区,演练规模之大、频次之密,前所未有。 外交部也连续强调“统一是必然的”,157国承认一个中国,连李显龙都劝台当局不要突破红线,可偏偏兵推里一句没提这些现实。是兵推忘了看新闻,还是故意装没看见? 陈永康在推演中主张“备战避战”,听起来像是中庸之道,实则是骑墙策略。可现实中,骑墙者最先掉下去的可能性更大。 大陆现在的策略清晰得不能更清晰:和统为主,武统为备。压不下台独,就加压;给不出对话,就突破。 “拖一天是一天”的自欺,终究挡不住现实的倒计时。 最关键的一点是,兵推从头到尾回避了一个问题:如果解放军真打算统一,台湾有多少人愿意为“台独”而战? 2025年的民调显示,62%的台湾青年不愿参战,更多人认同“统一后至少和平”。 这种社会心理被兵推彻底忽略,甚至连“心理战”三个字都没出现一次。是害怕面对民意,还是真的不敢面对? 这场兵推,说到底,不是军事推演,是政治秀场。秀给美国看的,秀给日本看的,更是秀给岛内选民看的。 但问题是,战争不是靠演技赢的。兵推可以写剧本,现实不会陪你演戏。 从2025年11月的态势来看,大陆对台政策已经从“劝和”过渡到“压促”,而台湾内部则在“独派强硬”和“民意厌战”之间撕裂。 陈永康的兵推在这个时点被反复提及,看似是“前瞻分析”,实则是最后的心理防线,不敢承认现实,只能幻想解放军打不进来。 但太平洋不会因为兵推而平静,统一也不会因为兵推而推迟。 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不是解放军能不能打,而是台湾准备好面对现实了吗?一场兵推能推走多少真相?没人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