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第102 国土防御旅已放弃阵地,撒丫子逃到了哈伊丘尔河沿线。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卡卢什的街头,最近几天的寒气里裹着比天气更刺骨的怒火。 数百名穿着厚棉袄、戴着绒线帽的男女老少挤在寒风里,手里捧着红色玻璃灯笼,灯笼上贴着自家男人的照片——这些照片里的人,都是被俄军包围的乌军第79国土防御营的士兵,此刻他们的妻子、父母、儿女正扯着嗓子喊着“救救我们的亲人”,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没人能想到,这场看似局部的家属集会,竟然牵扯出更炸裂的战场内幕:就在古利艾波列方向,乌军第102国土防御旅及配属部队早就撑不住了,悄没声地放弃了死守的阵地,撒丫子逃到了哈伊丘尔河沿线,直到家属们闹起来,这支部队在乌斯佩尼夫卡地区遭遇的凶险境地才被乌克兰媒体捅了出来。 要知道102旅可不是什么杂牌部队,作为国土防御旅里的主力之一,当初接防乌斯佩尼夫卡的时候,指挥部拍着胸脯保证过“固若金汤”。 可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从十月初到十一月初这四十多天里,俄军东部集群的多点突击把乌军防线搅得稀碎,102旅的阵地就像被潮水反复冲击的沙堡,早就千疮百孔了。 俄军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搞正面强攻,而是让第五集团军、第三十六集团军等多个集群同时动手,今天打这个小村庄,明天袭那个补给点,把102旅的兵力拆得七零八落,想增援东边却发现西边又被突破了,到最后连像样的防御纵深都没剩下。 乌斯佩尼夫卡的陷落成了压垮102旅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座战前有1400多人的小镇,是古利艾波列方向的关键支点,102旅在这里守了快一个月,每天都要面对俄军的炮火覆盖和无人机偷袭。 有逃出来的士兵后来跟媒体透露,最后几天阵地上连吃的都快没了,指挥部承诺的援军和弹药迟迟不到,倒是俄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 11月7号那天,俄军第五集团军的主力攻进镇里,双方在街道上展开巷战,102旅的士兵拿着快打光的子弹硬拼,可对面的俄军有坦克开路,还有无人机在空中盯着,打不过也跑不掉,不少人当场牺牲。 等到旅长下令撤退的时候,能凑齐的人已经没剩多少,大家背着断了背带的装备,踩着结冰的田埂往哈伊丘尔河跑,身后的枪声一直追着屁股响。 更让人揪心的是被包围的第79国土防御营,他们的处境比102旅还要惨。家属们集会上说,这些士兵已经被围了快两个月,当初指挥部说只让守5天,结果硬生生扛到现在,带去的弹药和粮食早就见了底。 有个老太太举着儿子的照片哭着说,上次通电话还是半个月前,儿子在电话里声音发颤,说阵地上连挖工事的铲子都不够,好多人只能用刺刀刨土,受伤了也没药治,只能硬扛。 可不管家属们怎么喊,乌军指挥部那边始终没给明确答复,有人说预备队都被调去红军城方向了,那边为了展示“反攻姿态”,把能调动的兵力都填了进去,根本顾不上这边被围的部队。 102旅的溃败其实早有预兆。熟悉战场的人都知道,古利艾波列北边的拉夫诺波尔村丢了之后,这里的补给线就已经被俄军掐住了,俄军在那里建了无人机杀伤区,只要乌军的补给车一靠近就会被盯上。 乌克兰总参谋部的地图后来也悄悄更新了,把拉夫诺波尔标成了俄军控制区,可当时还嘴硬说“主动战略转移”。 直到102旅逃到哈伊丘尔河,乌克兰媒体“深层国家”才敢曝光实情,说这支部队伤亡惨重,建制都快打没了。 而俄军那边根本没给喘息的机会,在扬丘尔河和盖丘尔河之间的开阔地带每天都要推进十平方公里,102旅刚在哈伊丘尔河沿岸稳住脚,就发现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河对岸,又得赶紧挖工事准备防守。 现在西方的战争观察家都在说,古利艾波列方向的防线已经彻底崩了。俄军根本不用正面强攻,只要再往西推进一点,就能绕开乌军剩下的防御工事,直接威胁扎波罗热。 而102旅的溃败和79营的被围,暴露的是乌军整个防御体系的大问题:兵力太分散,每个据点都要守,结果每个据点都守不住;后备力量跟不上,打光一批就没新的补上。 指挥还乱得很,明明南边防线都快塌了,还要把预备队往不重要的方向调,白白消耗实力。就像有被俘的乌军士兵说的,他们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没法打,没弹药没增援,连活下去都难,更别说守阵地了。 卡卢什的集会还在继续,家属们举着的灯笼在寒风里摇晃,映着一张张焦急的脸。而哈伊丘尔河沿岸的102旅士兵,看着河对岸越来越近的俄军阵地,脸上满是疲惫和绝望。 没人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乌军指挥部能不能调出兵力救援被围的79营,102旅能不能守住这条新防线,这些都是未知数。 但有一点很清楚,古利艾波列方向的战局已经彻底倒向俄军,102旅的弃阵而逃不是结束,可能只是更大溃败的开始,就像那些家属们喊的,再没人管,这里的部队真的要打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