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又披露一名潜伏国内某军工研究所的叛变投敌间谍! 2025年11月14日,国家安全部披露的这起间谍案,看得人脊背发凉。 某军工集团下属研究院的网络管理员兼保密员卫某,利用职务之便向境外出卖1000余份涉密资料,最终被判无期徒刑。 这份判决背后,是国家核心利益遭受的重大损失,更暴露了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 可能有人觉得间谍离自己很远,都是电影里的情节,但卫某的叛变轨迹,其实藏着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诱惑。 入职不久的卫某性格孤僻,和同事处不来,还总被领导批评,心里憋着一股怨气。 一次午饭后在单位附近公园散步,一个“游客”模样的外国人主动搭话,几句闲聊就拉上了关系。 之后对方频频约饭送礼,小恩小惠不断,再抛出高额利益,卫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策反。 手握网络管理和保密双重权限,他在单位里几乎畅行无阻,移动硬盘拷贝、手机偷拍、偷配领导钥匙潜入办公室。 甚至带录音机进会场偷录,这些明目张胆的窃密行为,直到被捕时还在持续,随身搜出的偷配钥匙和专用间谍手机,见证了他的背叛。 卫某的案子不是孤例,近期曝光的多起案件,让境外势力的渗透套路越来越清晰。 同样被判无期的郝某,留学时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反,回国进入国家部委后,直接出卖5项机密级国家秘密。 如果说卫某是被职场失意冲昏头脑,那某高校学者李某的选择,就是被学术名利迷了眼。 为了能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李某主动联络境外非政府组织,明知对方要的是涉密敏感数据,还让学生潜入合作企业违规搜集,幸好被国家安全机关及时发现,才没造成更大损失。 这两个人,一个为钱,一个为名,最终都栽在了自己的欲望里。 更值得警惕的是,境外间谍的策反手段早已升级,不再局限于直接的利益诱惑。 他们会伪装成学术伙伴、商业合作方,甚至是网络兼职中介,瞄准不同人群的需求下手。 有人统计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最喜欢在重点涉密单位周边的公园、书店、地铁站蹲点,专挑那些社会经验不足、情绪有波动或者有明确诉求的人。 像卫某这样的基层员工,他们用金钱突破防线;面对李某这样的科研人员,就用学术资源、发表机会做诱饵;碰到有移民想法的人,又会抛出身份便利的条件,每种诱惑都精准戳中人性弱点。 对比卫某和李某的案例,不难发现涉密单位的安全管理漏洞,给了间谍可乘之机。 卫某身兼网管员和保密员两职,权力过于集中却缺乏有效监管,单位的保密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而李某所在的高校,校企合作中的数据管理存在明显短板,涉密数据的流转没有严格把控,才让他有机会违规搜集。 这些问题不是个例,很多单位的反间防谍培训流于形式,要么是入职时念一遍制度,要么是发几本手册,既没有结合实际案例,也没有模拟策反场景,导致员工面对诱惑时毫无抵抗力。 卫某入职后没接受过系统培训,李某甚至不知道自己搜集的数据属于涉密范畴,这种培训缺位,无疑给国家安全埋下了隐患。 除了军工和科研领域,境外势力的渗透已经蔓延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某稀土公司副总经理成某,在商业往来中被策反,泄露7项机密级收储信息,让我国在国际市场议价中陷入被动;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某某,以合作制种为名,向境外出售严禁出口的亲本稻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这些案例都在说明,国家安全不只是国防军工的事,稀土、农业、能源等各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是境外势力觊觎的目标。 网友们说得好,“国家安全没有旁观者”。卫某们的下场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背叛国家换不来所谓的荣华富贵,只会是牢狱之灾和终身悔恨。 但光靠事后严惩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提前防范,涉密单位需要优化岗位设置,不能让一人身兼多职导致权力失控,监管制度要落到实处,而不是挂在墙上。 反间防谍培训也该升级,多搞点实操模拟,让员工知道遇到陌生人搭讪、利益诱惑时该怎么应对,而不是只听空洞的理论。 国家安全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守住自己的防线。 卫某的案例就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军工研究院员工卫某,偷拍涉密电脑屏幕、潜入领导办公室行窃,向境外间谍出卖1000余份军工资料,被判无期 2025-11-14 12:50·红星新闻

稳健
为何不死刑?对间谍不能太客气!
公正
希望国家抓住间谍,全部判死刑。收缴间谍家庭所获得的经济金钱收益,间谍家庭的亲属禁止考国家公务员及行政部门。
用户10xxx38
对付这些间谍,应该就地枪毙了
shoulong
应该规定留学的不能进有国家机密的单位机关。在的除非远程交流,不能出国。
天真
直接毙了。越判越是狗屁
用户13xxx01
杀一儆百
yzg00196200
杀无赦!
金德
罪大恶极,应该死刑
诚信为本
我国对待间谍应杀一儆佰,杀鸡儆猴!见一个汉奸杀一个!
哈哈哈
应该株连五族。
用户25xxx42
为啥不毙了,诛三族
Zy长空慢步
为啥不是死刑立即执行?
秋阳
抓一个死刑!!敌人的底气一直就是中国人的叛徒。
我心永恒
应该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