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远东问题!说白了,远东地区就像是俄罗斯的一个心结,丢掉太浪费,不丢掉又会成为俄罗斯的累赘。 远东的家底有多厚不用多说,621万平方公里的地盘相当于8.6个中国东三省,地下埋着挖不完的钻石、铀矿、贵金属和稀土,木材供应量占全俄30%,石油天然气储量足够让任何国家眼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片土地光已探明的煤炭地质储量就达20890亿吨,随便扒拉一块冻土下面都可能藏着宝贝,雅库特共和国的钻石矿更是撑起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应急财政,1990年代靠着往日本偷偷输送钻石毛坯,硬是缓过了最艰难的几年。 可这金饭碗拿在手里,却比铅块还沉。远东最致命的短板就摆在那儿——没人。 截至2024年初,整个远东联邦区的人口才780万,算下来每平方公里只有1.1个人,比撒哈拉沙漠的人口密度还要稀疏。 滨海边疆区作为远东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也才11.2人,更别说极寒的楚科奇自治区,几百公里内见不到一户人家都是常事。 这种人口密度别说搞大规模开发,连基本的城市运转都费劲,2022年远东地区12.5万亿卢布的生产总值里,光中央财政补贴就占了近三成,相当于全俄纳税人都在帮远东“养地”。 没人的直接后果就是开发成本高到离谱。克拉斯诺卡缅斯克的普里阿尔贡斯基铀矿是俄罗斯最大的铀矿,7190万吨矿石里藏着品位0.16%的铀资源,听起来是块肥肉,可开采起来全是血泪。 这里冬季气温能降到零下四十度,机械设备每工作两小时就得停机保暖,工人的防寒装备成本比开采设备还贵。 更扎心的是楚科奇金矿,号称全球第六大金矿,300多吨黄金储量够诱人吧?但每年有四个月根本无法施工,开采出的金矿石得用直升机运输,单趟成本就3000美元,算下来开采成本几乎追平金价,纯属吃力不讨好。 普京政府不是没试过补救,2016年推出“1卢布买地”政策吸引移民,结果五年过去只换来零星定居者,年轻人宁愿挤在莫斯科的地下室,也不愿来远东当“土地主”。 基础设施的落后更是把“宝藏”困成了“死宝”。远东虽然有一万多公里铁路和一万多公里公路,但国家级公路只占三分之一,西伯利亚大铁路跑一趟莫斯科得六七天,运费比从中国运到欧洲还贵。 萨哈林岛的天然气储量足够供应整个欧洲,可输气管道修了十年才通到中国边境,之前只能把天然气液化后用船运,光运输成本就吃掉了一半利润。 木材资源也是如此,远东214亿立方米的木材蓄积量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森林总和,可年采伐量才3000多万立方米,不是不想多砍,是砍下来运不出去,很多原木只能烂在林区里。 2024年远东首次实现2.4万人的人口净流入,普京称之为“重大成就”,可这点人对于6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 地缘上的牵制更让俄罗斯不敢松手。远东南边挨着中国和朝鲜,东边对着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是俄罗斯在太平洋唯一的不冻港,一旦放弃远东,俄罗斯就成了彻底的欧洲国家,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会瞬间归零。 日本一直盯着南千岛群岛的主权,美国也没少在远东周边搞军事演习,这些外部压力让俄罗斯必须硬着头皮守着这块“飞地”。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的制裁让俄罗斯更依赖远东的资源出口,2023年通过远东向中国出口的石油增长了17%,天然气增长了23%,远东从“累赘”变成了对抗制裁的“底气”。 现在的俄罗斯就陷入这样的两难:放手远东,等于丢掉全球一半的钻石储量、三成的锡矿和四分之一的石油储量,更会失去太平洋的战略支点;攥紧远东,就得每年砸进去巨额财政补贴,填不完基础设施的坑,也解决不了人口流失的绝症。 那些喊着“变卖远东”的声音,根本没算过战略账——这片土地上的军事基地、港口和资源,是用钱买不来的国家安全屏障。 2022年远东自由港吸引的外资只有12亿美元,还不如中国一个县级市的招商引资规模,可见开发难度之大。 俄罗斯的痛苦,恰恰在于明明抱着金山,却因为各种制约没法变现,只能一边咬牙输血,一边警惕地守护着这份“甜蜜的负担”,这种纠结恐怕还要延续很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