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小时候很淘气,一直是中南海里的“孩子王”,就连毛主席也非常器重他,甚至还直言:“这个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候补期18年。杨绍明1942年出生在延安,那时候抗日战争正打得火热,他的爸妈杨尚昆和李伯钊都在忙革命工作。 杨绍明从小好动,在中南海院子里领着一群孩子活动,成为带头人。他与毛泽东女儿李敏、李讷,叶子龙女儿叶燕,胡乔木女儿胡胜利,以及其他十几个孩子组成队伍。他们在湖边玩,杨绍明分工,有人捡贝壳,有人观察鸟类,他教大家用树枝做工具。他的机灵吸引大人注意,毛泽东特别欣赏,常喊他“小二”。一次,他带着孩子们在草坪上玩,杨绍明负责规则,确保公平。毛泽东路过时停步,夸他有主意。 杨绍明摄影兴趣浓,父亲教他后,他在中南海四处拍,捕捉毛泽东散步姿态,周恩来批阅文件模样。这些照片记录随意一刻,他躲在角落练习抓拍。到1961年,19岁的杨绍明童年个性犹存,继续协调年轻人聚会,如安排球赛或讨论书籍。毛泽东肯定基于他的行为,一次闲谈中提到他将来能进中央委员会,候补18年。这反映对组织能力的认可,他在活动中考虑周全,避免冲突。 冬天中南海雪大,杨绍明领孩子们堆雪,他设计形状,指挥滚球,堆成高堆。毛泽东见后赞赏,称他像指挥员。类似事让他获“孩子王”名,他想出新玩法,如用落叶手工,或湖畔分享见闻。这些活动加强孩子联系,也让他练协调。杨绍明淘气不限于玩,还在学习上探索,如拆玩具研究结构。他的摄影在中南海扩展,拍朱德下棋瞬间,提升水平。 一次在怀仁堂外观察,毛泽东让他近拍,记录讨论场景。他成绩优秀,但总爱课余试新事。1961年,他仍组织活动,显示领导潜力。毛泽东的评价源于日常观察,杨绍明在集体中突出。 杨绍明在中南海的日子,让他早熟。他领孩子们玩时,总注意安全,如湖边活动时提醒别靠近深水。他的摄影从简单拍起,逐步专业,记录领导人日常。他有时用相机拍中南海景物,如湖水反射建筑。这些经历让他对摄影着迷。淘气个性让他在中南海出名,大人们常议论这个小二。 1961年,他19岁,还保持活跃,协调年轻人事宜。毛泽东的话让他备受鼓舞,那句关于中央委员的评价,基于他的聪明劲头。他在活动中分工明确,如球赛时平衡队伍。冬天堆雪时,他用树枝固定形状,确保稳固。类似事件积累,让他成为孩子们的核心。 中考时,杨绍明数学分低,没升高中。毛泽东建议他接触工人农民,积累经验。他复习后,以平均85分进北京大学历史系。大学期间,继续摄影,1963年在北戴河拍毛泽东照片,杨尚昆收藏。1966年毕业,杨绍明下放河北农村劳动,带相机记录农民耕作、收割、村集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新华社摄影记者和编辑。1980至1992年,担任邓小平专职摄影师,记录会议、出访、家庭场景。1987年,组照《退下来的邓小平》获第三十一届荷赛新闻人物类铜奖,中国内地摄影师首次获奖。1992年,拍摄邓小平南方谈话,保存关键细节。 杨绍明专注摄影,没选政治或商业路。他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的作品保存历史,他强调按快门捕捉时代动态。组照展示邓小平平凡一面,拉近人与人距离。评委认为富有感染力。他在岗位上工作12年,记录大量时刻。 晚年,杨绍明卸任基金会副主席,转摄影推广。2019年,影像集《思想之眼》在广州发布,分享经历。到2023年,80多岁仍持相机记录城市变化。他的摄影从童年起步,延续一生。河北农村时,他拍农民劳动场景,积累乡土影像。新华社后,职业生涯正式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