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俄罗斯已向乌克兰移交超

且听楚楚说 2025-11-14 18:40:47

11月1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俄罗斯已向乌克兰移交超过9000具乌军士兵遗体,同时从乌方接收143具俄军遗体。   今年6月,俄乌双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商谈后,就开始了有组织的遗体交换,但乌克兰拿出的遗体一直远小于俄军拿出的。   这个巨大的比例差距,让战争的残酷和不对称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此后几个月,类似的场面不断重现,10月一次性又移交了1000具遗体。   很多人问,为什么俄方移交的乌军遗体数量如此之多?其实原因很现实,俄军目前控制着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大片战场,掌握着更多乌军阵亡者信息。   每次战斗往往是俄军胜利推进,乌军撤退那么战场自然就归俄军打扫,俄军便可以从从容容收敛遗体。   数据的背后是一条条生命在慢慢消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人在前线泥地里穿梭,不分昼夜地协助遗体辨认和交接。   每一具遗体初步清理后,会被编号、拍照、采集DNA样本,然后送到乌克兰国家数据库比对,家属也会提供牙刷、剃须刀、钥匙扣等个人物品,希望能加快确认。   在基辅的法医中心,电话几乎没有停过。每天都有几十个家庭来询问亲人下落,不少工作人员常常加班到深夜。   遗体堆积,一份份DNA报告在排队,确认一名阵亡士兵身份通常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很多家庭其实早已明白结局,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弃,哪怕是一份照片、一枚军章,都能让家里人有个安慰。   拉夫罗夫还提到,目前还有超过12万人在生死不明的名单上,12万张照片被举在基辅、哈尔科夫、利沃夫等城市的广场上,每个周末,都有家属聚集,互相交流信息,寻求帮助。有的家庭已经等了两年,有的甚至更久。   乌克兰官员坦言,确认所有死者身份可能要花几十年,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每天还能听到新的消息传来。   很多阵亡者的遗体还埋在前线废墟下,或者根本无法辨认,红十字会的法医说,他们的工作会持续到战争结束很久以后。   这场战争的代价到底有多大?联合国的最新报告显示,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到今天,乌克兰人口已经减少了1000万,相当于战前四分之一。   850万人成了难民,逃离家园,分散在欧洲各国,乌克兰的很多城市和乡村,街道变得空荡荡,房屋被废弃,孩子和老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救助中心。   而在死亡和失踪数字背后,乌克兰社会陷入集体创伤,社交媒体上,寻找我的儿子、等待丈夫归来之类的话题持续刷屏。很多志愿者自发组成“寻亲队”,冒着危险去前线废墟里寻找失踪者。   这样的举动,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和平的渴望。   战争还在继续,拉夫罗夫在采访中又提到了谈判,他表示俄罗斯愿意和美国谈判,但坚持北约必须停止东扩。   这个条件,其实和两年前战争刚爆发时说的没什么两样,俄方的要求很明确:乌克兰保持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北约不再东扩,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的控制。   但双方都认为,自身已经在战争中付出了太多,因此必须得到与之相称的利益,因此战争持续的越久,对和平就越不利,直到有一方再也打不动为止。   俄罗斯现在军费居高不下,民众抱怨生活水平下降,而乌克兰的情况更加糟糕,民众并不抱怨,只是庆幸自己又活了一天。   如果继续这样消耗下去,那么乌克兰迟早要被耗死,而俄罗斯将被拖垮。   俄罗斯已经不再发起像战争初期那样的大规模突击了,只是在局部地区如红军城维持攻势,原因也不难理解,财政负担不起了。   能填进去的部队都填进去了,就连近卫部队都上了,但战局仍旧保持缓慢前进,或许这一趋势要等到占领红军城才会有所改变。   和平的路依然遥远,但在遗体交换现场,哪怕是敌对双方,也能在人道主义问题上达成最基本的共识,这种共识很脆弱,但却是所有人最后的底线。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乌克兰的法医和志愿者们,夜以继日地忙碌,只为让更多阵亡者“回家”,哪怕是最艰难的时刻,人性和善意依然没有被战争彻底吞噬。   死亡数字还会增长吗?只要战争不结束,这个答案就注定是肯定的。但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鲜活的生命和完整的家庭。乌克兰街头的等待,法医中心的电话,志愿者的奔波,都是战争之外最真实的痛楚。   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看到数字背后的故事,体会到每个家庭的煎熬,和平的呼声才会更有力量。   战争迟早会结束,但那些失踪和死亡数字,会永远留在乌克兰人的记忆里,也会成为全世界对和平的共同呼唤。   但更重要的,是今天还在战火下等待亲人的人们,还在坚持让每个阵亡者找到归宿的志愿者和法医,以及每一个渴望和平的普通人。 真正的希望,是有朝一日,这些数字不会再增加,和平能回到这片土地上。这一天,值得所有人等待。 参考信源: 拉夫罗夫:俄方今年已移交超9000具乌克兰士兵遗体 北京日报2025-11-13

0 阅读:35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