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 欧盟理事会宣布了! 11月14日,欧盟决定从2026年开始,对150欧元以下的跨境包裹加收2欧元税费,原本这项政策要到2028年才实施,现在提前了两年,本地仓库发出的货只收0.5欧元税费,这种差价安排明显是想让商家把货物存放到欧洲本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哪里是简单的税收调整,分明是针对性极强的市场导向操作。欧盟嘴上说着要弥补税收损失、规范市场秩序,实则把算盘打得噼啪响——2024年高达46亿个小额包裹涌入欧洲,其中91%都来自中国,Temu、SHEIN这些跨境平台的低价优势,确实让不少欧洲本土商家坐立难安。所谓的“提前两年执行”,不过是美国取消类似免税政策后,欧洲本土产业施压下的紧急跟风。 1.5欧元的税费差价,看似不多,却精准戳中了跨境电商的命脉。对于主打低价走量的商家来说,直邮成本凭空增加2欧元,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可能直接被挤压殆尽。而本地仓0.5欧元的低费率,就像一根明晃晃的胡萝卜,逼着商家要么砸钱在欧洲建仓备货,要么放弃这片市场。这种“二选一”的政策设计,根本不是公平的贸易规则,更像是用行政手段强制改变市场格局。 欧盟拿“低报逃税”和“环境担忧”当借口,其实站不住脚。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包裹本身,而在于欧洲本土企业缺乏应对竞争的底气。中国跨境电商能凭借高性价比产品风靡欧洲,靠的是供应链效率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而非所谓的“违规操作”。中方早就表态希望欧方恪守开放承诺,可这次政策调整,明显是在人为设置贸易壁垒,与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两类群体:一是依赖直邮模式的中小卖家,他们可能因成本压力被迫退出欧洲市场;二是欧洲消费者,未来想买到高性价比的中国商品,要么多花钱,要么选择范围大幅缩水。有趣的是,就连欧洲内部也有不同声音,法国家乐福负责人直言2欧元税费“简直是个笑话”,比利时个体户协会更是觉得额度太低,达不到他们想要的“威慑效果”。 政策已经箭在弦上,留给跨境商家的调整时间不足一年。Temu已经开始布局欧洲本地仓,计划让80%的订单实现本地发货,SHEIN也在欧洲开设实体店、招募本土卖家。这或许是行业转型的信号——单纯的低价战已经行不通,本地化运营和品牌差异化才是未来的出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